複 雜 - 李純恩

複 雜 - 李純恩

司機,在大陸叫駕駛員,據說這麼稱呼是基於尊重。曾幾何時,中國講究人人平等,無論男女,不分職業,覺得人都要被尊重。
以中國人注重形式的民族性,為了顯示對人的尊重,未必用行動真正去尊重人,而只是做做表面工夫,那麼就把稱呼改了。於是飯店的跑堂,叫服務員,清潔工,叫清潔員,售貨員沒得改,依然叫售貨員,司機叫駕駛員,飛機師叫飛行員。對了,可能就是因為飛機師也是「員」,很高級,就把「員」字的身價也提高了,所以這個「員」那個「員」,以示無貴賤之分了。
但形式歸形式,實際歸實際,在最講等級分別的中國,再好聽的稱呼也抵不住人們心目中的現實價值觀,職業高低依然存在,丈母娘找女婿又豈會因為一個職業稱呼變好聽了而心軟鬆口?於是一切好聽的稱呼都更加顯得虛假。
這也因此造成了麻煩,比如一個司機,因為誤以為「駕駛員」比「司機」高級,你如果一個不慎稱他「司機」的話,他會不高興了,他希望你稱他「駕駛員」。
有趣的是,現在的老闆又不想跟司機平起平坐,他們覺得稱「司機」更能突顯自己的身份,於是越來越多老闆不把司機稱為「駕駛員」了。但畢竟司機貼身,也要顧及他的感受,於是許多人在司機背後說「我的司機……」,當着司機的面又會介紹:「這是我的駕駛員……」。這就是中國人的事情,本來很簡單,偏偏搞複雜,明明都在為人民幣服務,偏偏還要說為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