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得禾米多」 - 李碧華

「食得禾米多」 - 李碧華

前寫國際足協四連任主席白禮達閃辭,用了「食得禾米多」這古老粵俗。
其實小時一度對此粵語陳片懷舊對白存疑──因為我是個聽古駁古又駁咀的「問題」兒童。我以為中國以農立國,人人都食得禾米多啦(愈老愈食得多),所以不明白為什麼用來罵人?像劉克宣石堅姜中平麥基……等,每在劇終之前都得承受此心涼語,但罵他們的人何嘗不是食米一族?
這只是以「常理」和「常態」推斷,鬼馬生動的粵俗當然案中有案。「禾米」不是「黃米」或「皇米」,有人誤為「皇家米」、監倉飯,是錯的。「食得禾米多」借喻那些好事多為,長期佔盡便宜搵盡着數的人,最終因貪變貧,上得山多終遇虎,有咁耐風流有咁耐折墮。
中國南方以稻米為主糧,農民最憎一些雀鳥(如麻雀、禾花雀……),在禾稻成熟、收割、曬穀期間,飛來啄食,掠奪人家辛勞成果。此非理所當然,農民設置羅網捕雀,以禾米為餌誘之,每在稻田、曬穀場、穀倉捉到不少,便譏諷之:「你都食得禾米多喇!仲唔死俾我睇?」
若人以刀(特權)割禾,則是個「利」字。世上作奸犯科卑鄙無恥的貪腐者、當權者、賣港者,都面對天理循環報應不爽,白禮達這禾花雀只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