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持內地債券獲活化 助資金回流本地 港銀料再減人幣存息

所持內地債券獲活化 
助資金回流本地 
港銀料再減人幣存息

【本報訊】人行准許港銀在境內的債券持倉,經回購安排活化後調出境外使用,本港離岸人幣息率將不再因短期資金扯緊而抽高。銀行界認為,目前內地仍有再減息及降準可能,故今年下半年,本港人幣定存息率有機會「再落啲」。
記者:劉美儀

食息一族難再享受年初逾4厘的高息優惠,1年定存息率,未來料會持續「兩厘幾嘅正常化水平」。
上海商業銀行執行副總裁兼產品拓展處總監陳志偉表示,今年首季本港人幣定存持續高息局面,是因為離岸資金池偏緊及人幣貸款需求所致;人行新安排有助紓緩本地資金供應,加上內地仍有減息及降準空間,市場整體看法覺得,本港人幣定存息率,「有機會再落啲」。

1年期存息 未來或2厘多

以1年定存息率為計,近期已回落至3厘以下,他同意在常態市況下,「回復兩厘幾係正常化水平」,如無特別市場變化因素,首季因離岸資金緊絀,本地人幣定存息率高企的吸引局面難再。
恒生銀行(011)執行董事馮孝忠亦指,人行回購新政策,可活化銀行在內地的銀行間債券持倉,境內外利率更加貼近,人幣處於減息期,本港人幣存息亦會跟隨逐漸下調步,此舉亦有助人幣國際化及滬港通資金流通更加靈活。
渣打銀行香港金融市場部主管陳鏡沐認為,過去兩年本港人幣拆息曾見抽緊,部份原因與港銀的人幣資金,轉化成為內地債券持倉所致,現時當局允許回購活化出路,他相信按目前人幣息率走勢,下半年「無乜機會息口再趨緊」,預期本港1年人幣定存,3厘是見頂位,內地平均息率約2厘多是參照水平。
人行上月初減息0.25厘後,1年存款基準利率降至2.25厘,普遍內銀加上經調節後的上浮(上限為1.5%)計,平均息率介乎2.75至3厘。
去年11月滬港通啟動,資金北上多於南下,令本地人幣資金供應面緊張,不少銀行如信銀國際、建行亞洲等均推出高達4.5厘之1年期人幣定存優惠,屬歷史新高,情況一直持續至今年首季。
惟復活節後港股暢旺,資金經港股通湧入本港,無論人幣定存及同業拆息均逐步回落至正常水平,以恒生為例,短至2個月期息率為2.8厘,渣打香港3個月至12個月年息,更得2.2厘至2.4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