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皮膚是身體的屏障,若受傷出現破損需小心護理,否則後果可大可小。有公立醫院護士表示,不少人對傷口處理一知半解,曾有足部潰瘍病人,竟用草藥亂敷傷口,再用橡筋箍緊,導致傷口惡化,缺血發黑,傷上加傷。營養師則指,營養攝取不足亦阻礙傷口復原,想傷口快點痊癒需要飲食均衡,蛋白質、維他命及鐵質等更不可少。
記者:嚴敏慧
醫管局港島東醫院聯網為全港首個聯網實行三級制傷口護理制度,一般傷口由前線的護士處理,較複雜傷口由資歷較深護士所擔任的部門統籌專員處理,顧問護師則專責處理最複雜傷口,亦負責支援及培訓第一及第二級護士。聯網數據顯示,傷口處理程序統一後,病人傷口癒合時間大幅縮短40%至60%,病人洗傷口次數亦減少。
完善傷口處理對病人有利,但要避免傷口惡化,病人受傷後第一時間的處理方法亦相當重要。港島東醫院聯網傷口醫護團隊代表資深護師林嘉琪表示,部份人對傷口處理方法一知半解,當護士接手處理傷口時,傷口狀況已經惡化,增加治療難度。
她以常見於長者的腳部潰瘍為例,「唔同鄉下有唔同嘅搽嘢方法,有人會敷中藥、成藥,甚至菊花」,但有關藥方通常來源不明,「問佢(病人)都話唔知,最多話係人哋畀嘅」。曾有長者擔心敷料脫落,竟用數條橡筋纏實傷口,求診時橡筋已蝕入皮膚,傷口呈紅黑色,明顯缺血,幸治療後情況好轉,未有出現壞死情況。
林嘉琪強調,亂用不明物質敷傷口後果可大可小,傷口除了會出現紅腫,更可能細菌感染導致發炎,甚至患蜂窩性組織炎(Cellulitis)。團隊一級職業治療師吳潤祥指,部份長者對治療壓瘡的警覺亦相對不足,「見到(皮膚)紅紅哋,以為休息吓、瞓吓就得」,結果病情轉差,開始出現傷口。其實,不同傷口的護理方法皆有不同,有需要應向醫護人員求助。
食湯渣加快痊癒
攝取均衡營養對傷口復原也有很大的作用,當中以蛋白質、維他命A及C、鋅及鐵質最重要。團隊代表之一的營養部署任部門經理羅佩儀表示,蛋白質有助身體製造新細胞,維他命C能促進骨膠原形成,鋅能調節DNA複製,維他命A及鐵質則對製造血管及造血有幫助。不少人認為湯水含豐富營養,但她指,不少營養素其實未能溶入水中,有傷口的病人要加快痊癒,飲湯之餘亦要食湯渣才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