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下支聯會(添馬男) - 添馬男

傘下支聯會
(添馬男) - 添馬男

六四燭光集會,四間大學學生會代表上台發言,並焚燒《基本法》,今次集會上少了唱「愛國歌曲」,味道變了,就如今年的宣傳畫,黃色雨傘加上維園燭光。支聯會的定位,在今後可能會有更大改變,以回應香港本土主義抬頭的新形勢。
回顧香港三十年民主運動,八九年六四有重要決定性影響,除了成立支聯會外,民主派的論政團體因此加速整合起來,包括專業中產的太平山學會,居民運動為主的民協、學者論政的匯點及外籍人為主的民主會,成立港同盟,參與九一年立法會直選。當時北京開始跟英國討論立法會直通車問題,北京堅持要驗票,在九七年六月三十日踢走「反共不愛國」議員,猶如今日堅持篩走泛民候選人一樣。起初幾年支聯會與港同盟是身份重叠,兩頂帽一套班子。當彭定康政改爭持越來越激烈時,尤其是港同盟與匯點合併成為民主黨後,支聯會與民主黨之間有意識地分工,在常委及正副主席層面盡量不重叠,支聯會專注內地民運,民主黨則搞本土民主。但大家都明白「井水河水論」是北京定下的底線,即支聯會九七後可以在香港搞活動,但不能到內地搞。而民主黨則停留在九七前英治時代的認識,以為通過議會參與,就可以改善民生、推動民主,交到貨。
十幾年下來,大家都在這個Comfort Zone內推動民主。問題是在2009年六四廿周年,突然湧現了大批青年參與,之後成為反高鐵運動的中堅。這次運動顯示新一代厭倦了過去廿年由支聯會及民主黨建立的「例牌做Show」模式,即示威、記者會、新聞稿三例牌,或者再加多一款港人獨創的接力絕食。英治時代「三例牌」之所以有用,並非民主派議員問政質素特別高,相反是英人政治技巧高,官員會主動同議員「跳Tango」,不論是譚耀宗、田北俊抑或楊森,人人有份「成功爭取」,當政黨大肆宣揚自己功績,就等如承認及參與促銷呢套「半桶水假民主議會」,大權仍然握在行政機關手上,泛民政黨又自我感覺良好,而更重要是消弭質疑整個體制不民主獨裁的聲音。

「梁粉主義」破壞管治

代議政制在英人手中玩得出神入化,前提是人人有份,總督是高於本地政黨,具超然地位,不能親疏有別,因為一旦有政黨因遊戲不公唔玩,外邊質疑呢套假民主嘅聲音會越來越多,政治在英國人手中,就是吸納及將反對聲音邊緣化。但近幾年成個玩法變咗,689大搞梁粉主義,黨同伐異,他手上的親疏有別,不是親建制,而是親梁振英,對現行政治體制不滿與梁搞政治鬥爭有密切關係。而新一代對整個建制的不信任,連帶過去廿多年在體制內爭取的民主派及支聯會,也被冠上「投降主義」指摘誤港。
今年六四集會變調,支聯會今後也需要回應本土的議程,走出形式主義的悼念,其影響不在於燒《基本法》咁簡單,而是令分散的力量回歸本土政治議程,這是廿多年來,支聯會與民主黨分途之後,又再一次又回到起點了。當日集會上學生的政治論述,由六四講到《基本法》最後階段修改,加入分組點票,將六四與本土民主運動連結,並非胡亂堆砌或嗌口號。
香港由過去「一團矛盾」,大家齊齊有得玩,變成今天敵我分明,你死我活、有你冇我,唔好話政改方案冇得傾,連日常管治都好困難。相信689只有扮外訪、亂噏才能繼續胡混下去。

添馬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