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被譽為「天上人參」的禾花雀(原名黃胸鵐),因傳聞有補腎壯陽功效,成為廣東人至愛美食之一,就連本港旅行社亦以花雀宴為噱頭吸引團友報名。不過黃胸鵐已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國內亦已立例禁止出售,一旦被揭發違規,最高罰款10萬元人民幣(下同)。《蘋果》記者連日走訪珠三角,發現仍有不少識途老馬找到食禾花雀門路,但亦有食肆魚目混珠以剪嘴雜雀扮禾花雀。
記者:林 熊 張 軍
遭過度濫捕的禾花雀2013年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冊,從易危提升至瀕危級別,與大熊貓同級。據《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非法捕獵、加工、出售、經營、宰殺禾花雀即屬違法。雖然國內下了禁殺令,但中山、佛山、三水等三鳥市場仍有黑巿門路。
劏好除去內臟
記者隨意在佛山巿南海大瀝鎮找到專賣冰鮮家禽的店,表明來意後,張姓老闆查看記者身份證後說:「香港人嚟梗係有得賣啦,不過早排掃得好勁,捉到起碼罰3萬銀,聽日先有貨到。陌生人想搵禾花雀呀,好難囉!」翌日記者依約到店內,店員從冷藏庫拿出一個發泡膠箱,內有盒中盒,打開即見50隻拇指般大小,全被剝了毛的小雀。
張老闆興奮地說:「呢啲全部都係正宗禾花雀呀,噚晚落單,今朝由肇慶新鮮運到……你睇雀身上啲肥膏,你食過就一定識睇係咪正宗禾花雀。」他稱在當造季節時來貨增多,價錢會由現時每隻10多元降至8、9元,「有啲人會用雜雀充禾花雀,但雜雀好少會有肥膏」。
惟記者發現該批冰鮮雀全被剪掉嘴部,且已劏好除去內臟,質疑這批只是雜雀,張支吾以對:「個嘴有毛呀,掹毛嗰時掹咗去!」據知現時禾花雀多從安徽及湖南偷運南下,不排除有食肆在供不應求下,以雜雀充當禾花雀圖利。
食家梁文韜指,真正禾花雀闊嘴骨軟,最適合釀膶腸再紅燒或蒸煮,肉汁鮮味而不油膩,用來配中藥浸酒有壯陽功效,但近兩年列為受保護雀鳥,價格不斷上升,估計今年漲價至每隻5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