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心愛珍藏,隨着歲月流逝,字畫、古籍和錢幣等,假如發霉、銹迹斑斑,可以如何復原?康文署今年舉辦「香港博物館節」,文物修復辦事處破天荒派出「文物醫生」公開應診,為市民收藏的文物提供免費診斷及諮詢服務,更可以在修復實驗室作「臨床實習」,嘗試親手修復藏品。
記者:馬志剛
文物修復辦事處由今個月底至下個月中,舉辦名為「珍藏上醫館」活動,共安排了4天為市民私人珍藏的中國書畫、照片、古籍文獻、銀器和硬幣,提供免費的狀況評估(見表),並教導市民修復技巧。文物修復辦事處總監楊甦指出,博物館的藏品不少來自民間,由熱心人士捐贈,如果普羅大眾有保存文物的意識,文物送到博物館時便能保持較佳狀態,省卻不少修復的資源。
用離子水清書畫霉菌
楊表示,如果沒有文物修復,一些文物很快會因老化和劣化而消失,後代便無從了解前人的歷史、藝術、科學技術和當時生活,認為是一種損失。
辦事處早前便為有逾150年歷史的屏山法定古蹟達德公所,修復其中的一扇木門和一副對聯。修復員把木門的霉爛部份切掉,找回同類木材接駁;又利用掃瞄電子顯微鏡和能譜儀,分析出門神盔甲的金色,是真金而非金漆,於是鋪上金箔完成修復。對聯更因由脆弱的黃花沙製成,已裂成多片,文字亦已褪色,修復員花上半年時間才完成修復。
至於修復書畫,以發霉最常見。一級助理館長廖慧沁表示,一般處理方式是用沾離子水的棉花棒抹拭,將霉菌逐一清除。同樣擅長修復工作的中大文物館主任甯雄斌說,書畫古籍因涉裝裱工序,難以自行修復,宜由專人操刀,此後亦宜存在濕度約60%的環境中,同時避免有太陽、光管或鎢絲燈直射,免受紫外光和熱力破壞。
不過,市民家中收藏的古舊錢幣,甯教路可自行用5%檸檬酸混水浸洗翻新,這亦即清洗茶壺水垢的清潔劑。他又提到,近年不少人熱衷收藏鐵製舊玩具,建議用5%草酸混水,再以棉花棒沾上輕輕擦拭銹迹,再以蒸餾水沖洗即可,不宜用沙紙打磨銹迹,會刮花表面。甯表示市民如有修復疑難,可往 http://www.hkconservation.com 和他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