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靚籽】赤腳半天 思鞋可貴

【扮靚籽】赤腳半天 思鞋可貴

【扮靚籽:時裝絮語】
最近留意布鞋品牌們如何起家,才發現做鞋者都總有一個高尚的理由。美國設計師創立Soludos,設計草編鞋,是因為要尋回他童年時在西班牙海邊生活的回憶;Bata Tennis就專門為印度學生生產白飯魚;TOMS關注第三世界無鞋的貧困兒童,只要顧客購買一雙鞋,公司就送贈一對新鞋給孩童。最近,我參加了該公司舉辦的世界無鞋日,用雙腳來反思,一對布鞋的可貴。

休閒鞋品牌TOMS至今舉辦世界無鞋日已有八載,而香港則第二年參與。他們希望藉“one day without shoes”來引起大眾對第三世界貧困兒童的關注。赤腳乘渡海小輪到中環,從商場沿石級走到上環,用雙腳體驗貧困兒童的生活。還記得天文台早已預報當天有雨,不少參加者臨陣退縮,除了一群仍雄心壯志的搞手,就只有數位參加者,和我一位記者。朋友知道我參與這項活動,都一致問了兩條問題:「吓?赤腳乘渡海小輪,濕漉漉的,惡心嗎?」還好,船上的地面乾爽,因為實在太多塵了,地板反而很溫暖。下船時我不慎踏中污水,當下想反胃,不過一會兒就忘記。另一道問題:「好玩嗎?」不是玩的,亦未曾想過及體驗人家的貧窮,只欲藉赤腳感受自己的城市。原來,城市的路不易走,從海港城到碼頭乘船到中環,還未夠一小時,下船時雙腳已感到痠痛難耐,大會竟然還要我們在摩天輪前跳起,趁拍攝的一秒間喊口號,我只能喊:「哎呀!好痛啊!」沿中環半山的電梯向上快走,腳感刺痛;上環石級是最艱苦的一個環節,凹凸不平又散滿玻璃碎,雙腳像走了半世紀的石春路。最後到達終點,就有一座如金字塔的狗糞恭候我們了。
原來,赤腳走路不是一種無拘無束的自由,卻比赤身露體更添一層的痛苦。我想起電影《小鞋子》:一位九歲的伊朗男孩,為了妹妹有鞋穿,苦苦哀求老師讓他參加跑步比賽,希望贏取季軍的獎品,就是一雙球鞋。他跑啊跑,卻跑來一個冠軍,獎品不是球鞋。有誰能忘記他在頒獎台上抬頭時那雙熱淚盈眶的眼睛?

香港第二年參與「TOMS世界無鞋日」,赤腳乘天星小輪至中環,從商場步行至上環,用以喚起大眾關注第三世界「without shoes」的兒童。

走的路不多,但上上落落,雙腳已疼痛萬分,不得不到IFC休息一會。

記者:陳芷慧
攝影:梁志永、徐振國、林栢鈞
編輯:黄仲兒
美術:孔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