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航在香港的滲透率不高,原因之一是香港國際機場沒有特別的廉航大樓,充其量是停泊在較遠的登機橋,加上機場已十分繁忙,沒有太多空間發展廉航,令乘客少了選擇。
航空公司可以分為廉航及全服務航空(全航,full service carrier),後者的機票包括了座位、餐飲、娛樂及標準的行李重量,但前者通常只包括座位,而且是沒有選擇的,以及只有基本的7公斤不寄艙行李重量。想要餐飲、娛樂、20公斤的行李重量,便要再付費,因此廉航不只是「廉」,而是以斬件的形式來出售,按照需要而付費,有機會可以便宜的價錢來購買機票。
以8月10日至13日香港往東京的機票為例,國泰要6,398元,凌晨去,晚上返,可以儲里數,亦可以選擇座位。日本捷星剛提供來往香港及東京的航班,包座位及7公斤不寄艙行李要2,633.73元,當包括了20公斤寄艙行李及可以選擇座位時,票價是4,803.73元;時間方面,是下午去,早上返,可以說少了1天。如果選擇香港快運,下午去,晚上返,30公斤的行李,票價是3,870元。
假設某人月入3萬元,每天的薪金是1,000元,乘日本捷星損失了一天的時間成本,票價應該是5,803.73元,仍然比國泰低。當然,預訂航班的容易程度、座位大小等因素都會影響票價。
香港廉航不多,捷星香港申請營運牌照仍進行中,過程緩慢。香港宜有各種類型航空公司:廉航、全航、點對點、接駁。多了選擇,多了競爭,水平提高,各方受惠。
李兆波
香港中文大學會計學院高級講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