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澳垃圾灣上垃圾堆積二十年,情況令人咋舌,引起公眾對海洋垃圾的關注。最近政府公佈了27個海洋垃圾黑點,包括大嶼山、南丫島、龍鼓灘及鴨脷洲等等,幾乎整個海岸線皆是黑點。然而,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進行實地考察,發現榜上無名的長洲,其實同樣垃圾圍城。團體建議政府加強檢控垃圾蟲,並落實有效的清理設施。
記者:葉瑞媚 攝影:馮就康
長洲居民羅先生指近十年,每逢吹西南向岸風,長洲灣避風塘,即新渡輪碼頭沿岸一帶,便會變成垃圾崗。就算海事處安排船隻每天清理,垃圾仍然佈滿海面。儘管當日海風比較大,並沒傳出臭味,但羅先生說:「街坊會經常投訴太多垃圾」。
十多名義工日前到長洲灣避風塘進行調查,將由海岸打撈上來的垃圾分類,記錄每種垃圾的種類及數量。結果顯示,多達九成是塑膠垃圾,當中包括塑膠包裝紙及保鮮紙等等,其次則是金屬(3.5%)及紙張(1.5%)。義工更發現垃圾中間夾雜不少海洋生物,例如一隻水母便被垃圾纏着。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項目經理(育養海岸)楊松頴指,垃圾多是生活用品及家居用品,而且包裝紙多為本地品牌,故估計垃圾來源主要是本地居民或遊客。根據海事處資料,海上垃圾數量年年遞增,去年達十一萬至十二萬公噸,不過海上垃圾蟲被定罪的個案,反而越來越少,去年只有十一宗。楊質疑海事處未有全力執法;另一邊廂,垃圾亦有機會是在岸邊未包好,被大風吹落海。他強調,位於避風塘的垃圾因沾有油污,難以回收,將比一般垃圾造成更多的浪費。
明天為世界海洋日,今年的主題是「Healthy Oceans, Healthy Planet」(健康海洋,健康地球),重點解決塑膠垃圾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