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總部提供包羅萬有的課外節目,其中一個定期邀請新書作者,將「流行思潮的時代精神」帶到校園。不可不知,來這裏上班比考入哈佛大學難25倍,員工的興趣不是泛泛之輩可以滿足。近藤麻理惠 (Marie Kondo)年初獲邀講述新書《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難道絕頂聰明的Googlers也要學執屋?
執屋能力往往與智商成反比;這些「下等」事不屬我們家教的課程範圍,不懂很正常。所以,當一位 Googler於演講後發問,「家長如何收拾玩具」,近藤的答覆令人起敬兼慚愧:小孩三歲後就要學懂收拾,尤其是衣服,要從小識摺。
沒有人喜歡家居凌亂。奈何在物質過剩年代,簡約生活可望不可即。近藤女士以一套能持之以恒的簡單法則,乘着西方家居向雜物堆積宣戰風潮,成為《時代雜誌》全球影響力百大人物。
「人生的使命不是不斷收拾」,一個人要擁有甚麼,真實是要怎樣生活的問題。自小以助人執屋為樂的近藤女士從事家居顧問十多年,相信人人都能以「KonMari法則」一次過徹底整理家居,「開始真實的生活」。
法則主要有兩條:一次過盡快並完美地完成+分類集中處理。近藤以經驗之談,認為愚公移山式分期實行的執屋法注定失敗。為了打破雜物周而復始堆積的宿命,必須來一次了斷:訂下日程,將散落全屋的物品按衣物、書本、文件、雜物及「有情之物」分類,依次處理。
筆者不諳書皮學,亦不敢憑空推介應用法則,正好趁機執屋。KonMari法則應用在一櫃為數不多的黑衣遊刃有餘。逐一篩選後,只需參考網上短片,將櫃桶內的內衣、T恤等摺成可企立的小塊,一目了然地排好就禮成。考驗近藤法則的是我的藏書。
一般家居書本不多,只需按自娛、參考、圖書及雜誌分類。書厚且重,卻萬勿為了方便,直接在書架上篩選。惟有全部親手從書架拿下,才能重新認識每一本書。對於舊愛,近藤女士絕不留情。「生命中遇到的人不會全部成為好友或愛人。」已讀過的書你已經擁有,讀了一半的活該只擁有一半,若它們不再令你怦然心動,一律叮走。其他待讀的新書,邂逅時沒讀,不要妄想將來會讀。惟有嚴選仍能spark joy的少數,才有望再續前緣。
筆者藏書數千,每一本都是珍藏,和照片、禮物等有情之物一樣,難捨難離,必須留在最後,熟習了spark joy準則才處理。只要記着,當下的喜悅更重要,便能硬起心腸,懷着感恩和那些曾經成就今天的我的舊物分手。「生活空間只應留給我們成長,不要讓回憶中的過去佔據。」
「保留甚麼,問心;怎樣存放,問屋。」運用KonMari法則將全屋物品篩選過後,餘下少數物品只須順應房子的空間安排,以最方便存放的方式分類整理。
「檢視過你所擁有的一切,就能找到靈感,開始生活。」近藤女士的結語,不啻為蘇格拉底箴言的現代實踐。Adorno說過,文本是房子,作者必須嚴格清理嘮叨無味的雜物,否則「不能存活在自己的寫作當中。」拙文經多番打掃才在字限內交稿,亦受惠於近藤的執屋智慧。
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