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肯褻瀆愛情 - 蔣芸

不肯褻瀆愛情 - 蔣芸

原來不少香港的讀者也曾看過齊邦媛教授那本「巨流河」,紛紛來電告訴找這本寫東北流亡學生的悲歡離合故事,如何賺人熱淚,竟是流着淚看完的。齊教授如今已九十歲了,她那個時代是我上一輩人經歷的抗戰逃難、流離失所、朝不保夕,到了台灣還得經歷白色恐佈,權力鬥爭;這一批倖存者何嘗有過太平歲月。
「巨流河」出版了五年,其中連齊教授也料想不到的是她寫初戀的飛虎將軍張大飛不幸殉國那一段,五年來不斷有人前來遊說她改編成電影,拍成像生死戀一樣的愛情故事,但她一一婉拒了。她認為對死去的摯友,會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紀念,譬如她受洗成為教徒,譬如她以垂暮之年帶病之身花了四年寫成這本「巨流河」,不僅是一封寫給世界的長信,也是撫慰亡靈的祝禱,二十六歲的青年如流星的生命,短暫的一生,任何改編重現都是對死者的一種褻瀆,生命本來不在乎長短而是在乎有沒有意義,有宗教信仰的人會引述舊約詩句: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
改編的愛情故事怎能像「巨流河」中年輕的飛虎將軍和一個大學女生只能靠書信的聯繫,在彼此成長的歲月中死神不斷襲來,同伴不斷往生,而他這一生只有國仇家恨和一個清麗的人影,而她的生命曾燦放如花,像永不結束的盛夏,守望着他的皎潔如月和漫天的星光的一生,他的命運是永遠回不到地上,而把這一生僅有的最初的鍾情換回來此後的幾十年的已是深潭無波,這些怎能拍出來,一拍便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