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總是伴隨着一連串對交叉的尋覓,人們嘗試用最短的時間找尋網上各類Banner或Pre-roll廣告的關掉按鈕。面對這個廣告商與網民永恆的角力,中國人發明了「雙交叉」,就是在網上廣告放置兩個關閉廣告的按鍵,一真一假,兩者極之相似,網民兩選其一,按了假的,不單關不了廣告,還會開新頁連結到廣告商網站。中國山寨文化猖獗,商品有假、服務有假、連廣告交叉也會有假,難怪假普選也講得如此理直氣壯。
討厭網上廣告的網民會千方百計與廣告商玩捉迷藏,而下載阻截廣告的軟件,正是其中一途。最近推動廣告創作的英國 D&AD設計與藝術指導協會,就借此發揮創意,推出一個另類廣告過濾軟件,一經安裝在瀏覽器上,網頁就會隔掉一般廣告,而只播放D&AD廣告大獎的得獎作品,因為他們相信人們不是討厭廣告,只是不喜歡爛廣告。反過來用廣告過濾器來宣傳廣告,是有趣的逆向思維,也帶出一個重要觀點:好的廣告,其實也可以是好的內容。與其怪責網民又要看免費內容又嫌廣告煩人,網媒難以為生,倒不如發掘有趣創意,為廣告增值,讓人難以抗拒。
3M也試過巧妙地利用Banner Ad來宣傳它們的Post-it便利貼,做法是將廣告位做成便利貼的樣子,網民可以如平時使用 Post-it一樣,在上面記下訊息,整個體驗就像在電腦畫面貼上虛擬便利貼,這個Post-it Banner Ad還會儲存在你的電腦內,即使瀏覽不同網頁,都會如影隨形取代其他廣告,用家可隨時更改當中內容,設計貼心。將廣告變成實用的 Post-it 看似避開廣告,但Post-it本身卻正是一個最直接的廣告,又是一種逆向思考的創意方式。
除了走實用路線外,不少品牌在網上廣告中加入遊戲及獎賞元素,吸引網民注意及互動。其中我特別喜歡法國旅遊網Voyages-sncf.com的瘋狂Banner Ad點子,整個廣告的設計意念很簡單,你會在Banner正中間見到一個旅程描述,例如「Get 2 train tickets London——Geneva」,文字對上有個箭嘴,指向Voyages-sncf.com,旁邊寫着「The easy way」,提示你可以在該網輕鬆訂票;而同時有另一箭嘴指向下方,寫着「The other way」,可以讓人免費獲得車票,但另類方法全是挑戰人類耐性之舉,包括用滑鼠向下拖動587英里(亦即由倫敦到日內瓦的真實距離)、點擊Banner一百萬次、或按着Banner 24小時。最後那個也不是沒有可能,用膠紙縛着滑鼠兼開着電腦一整天便成,但也非常麻煩,足以襯托出網上訂票的方便。
好玩是人們擁抱廣告的重要元素,即使沒獎品也可以同樣吸引。保險集團Metlife過往一直以Snoopy卡通人物作代言人,它們曾設計一條Banner Ad,只要一經點擊,就能將電腦鍵盤化為鋼琴,配合Banner上主角Schroeder的鋼琴表演。電腦鍵盤與琴鍵排列完全不同,不能真的如鋼琴般演奏,遊戲是要求玩家留心Schroeder所彈樂曲的節奏,跟着每粒音符按下任何一個電腦按鍵,按得太快或太慢不成,速度要剛剛好。這個扮彈琴遊戲成功吸引到很多人試玩,齊齊做扮嘢鋼琴家。
但以上這些Banner Ad都要一點技術創製,若沒有IT專才幫忙怎麼辦?可以用創意搭夠。美國香口膠品牌Stride Gum一直以可以𡁻得耐為賣點,其宣傳口號為「Be Ridiculously Long Lasting」,它們設計了一個非常簡單的Banner Ad,內裏有一個男人拿着一塊圓形紅色牌子,上面寫着「Click Here」,玩法是挑戰大家要一直把滑鼠鼠標放在紅牌之上,但那Banner男會不停移動牌子,畫面亦會不停出現讓人分心的東西,例如以一隻可愛小貓轉移玩家視線。這個低技術含量的網上廣告,能燃起玩家好勝心,容易令人上癮,最玩上癮的網民,足足玩了67分鐘,絕對是Ridiculously Long Lasting。
上網,總是伴隨着一連串對交叉的尋覓。但有些創意,卻可以讓人忘卻交叉的存在。
作者財經版昔日文章: http://hk.apple.nextmedia.com/author/index/1663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