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些距離才能看清楚對方的眼神,是真的。靠太近會失去焦點,和鬥雞眼。
離港放假,離開恆常,離開模式,暫停專欄,留些距離,看看香港看看自己,視野和觀點,也會不同。留些時差,留了空間,緩衝,旁觀,有些感覺神奇地從容了,寬闊了,雖然一些賤人戇事,還是1200巴仙不折不扣地照老樣子原原本本的令人噴血,一滴不少,否則回水。
「專欄作家很少收爐放假的」,why not?沒人做不代表不能做,數年前我已試過一次,放下自在,旅行不帶走一點雲彩,也暫停寫過本欄,我想專注地放鬆,專心地take break。李怡問我,星期日的稿要寫三日嗎?聽了那刻很感動,他資深,他知道,至少那不是一時三刻的胡草,未必好看,至少認真。由想題材到腹稿到執筆,在下不才,三天也差不多,這樣旅行不過癮啊。歐洲的餐廳很多都放暑假,不像香港人年中無休,沒有捨,怎有得?生活生命,從來是關於一呼一吸,工作,休息。暫停,是重新的燃料。
奉醫生諭,被自己的懶蟲咬,停工放假充電去,好好重新學習如何呼吸,果然,不少健康問題,在假期下半段不藥而癒,折騰一年的皮膚敏感,敗走了,不見了,逃去無蹤,發達!希望從此永別,千萬lost了別再found,bye。
這幾星期,令人噴血或飯的香港大小事依舊高潮迭起,絕無冷場,在歐洲的我想,如果香港是一部電影,其實都幾爆,又慈母又叛父(叛爺?)情結,奸狼當道,群妖亂舞,三日一小爆,五日一大爆,遠在他方一樣肉緊,有些則反智得不值一哂。
「撐警撐689撐飯蓋屈姓專欄作家」擱筆罷寫,還叫人隨她離棄《明報》,因她「恥與為伍」云云,我在巴黎狂笑了足五分鐘。睡醒,事件在港已發酵了好一陣,我看見時已過高峰,情緒觀點都比較冷靜,不怒反笑:就憑你?Wakakaka,有些丁蟹,就是很當自己是一回事。我的飯由羅浮宮噴到凡爾賽宮,邊位呀大嫂,女版薑蓉之流閒到不能再閒的小角色,茶餘飯後談她已是不成比例的打賞,用得着給她太多注意嗎?跟妳反枱?唔好玩啦。更加發現,移民高牆的人特愛專橫地以為可以把人收編,雞蛋國的人卻多是「我信我的道理,你跟,很好,不跟,尊重你」。
然後是舒淇的國籍事件。她的原產地,是個謎麼?不過是眾所周知的客觀事實。強國卻盲目自卑復盲目自大地觸動了「又被人嫌」的神經,不過是有如人家搞錯了她姓陳,順口更正說「不,我姓林」的小事。再次證實,造假慣了的國家,對真話過敏。但不是實時和香港新聞同步反應,抽離一些看,發現整件事強國人介意之餘,香港人「很介意他們的介意」,身份保衛意識和系統即時進入狀態,有種唇齒維護。試問不能面對客觀事實的國家,如何明白普世價值、人道和情感?但此事也可一笑置之。
噴血一點也不能少,汗已滴乾的,是「懷仔事件」和那名「犯法又點喎哭訴女學生」。隔了時差,這新聞讀來,有人說香港人對孩子都冷血了,沒有同理同情心了,後又發現哭訴女學生疑似交戲,為香港人合理的不滿製造不安,「整喊細路」的必錯又來販賣罪惡感。而「交戲女生」的偽哭訴或是「被指使」作宣傳工具之叵測又增添了整件事的卑劣性。兒童偽術上市了嗎?時差帶來更多來龍去脈,這事我難過得一塌胡塗。香港真正墮落,由小孩不再天真開始,由要質疑孩子的純粹真正開始。曾經大陸有幾歲孩童小悅悅被車輾過,十幾廿人經過視而不見失救慘死,那是一個你無法正常生活、仗義、無法相信孩子乾淨不使詐的國度,很恐怖。關於越共的戰爭片,見孩子被利用勾引敵人的同情心惻隱心,你摸他的頭時他不眨眼冷血地打爆你的頭。在阿富汗,七、八歲孩子一面讀可蘭經一面被洗腦受訓練射擊,做殺人武器,美軍要殺孩子,否則被孩子屠殺。幾時香港變成了連孩子都污染得不可簡單地相信和愛護了?核心價值開始被搞了,護幼先要驗證。
留些距離,看得更驚心。
特別感謝寫在面書及電郵來問候我怎「忽然停寫」的讀者,不看紙版的讀者,無法容易看見我的請假啟示,對不起。溢於文字的恐怕和擔心銘記於心,明白大家不想不打閃避球的聲音買少再見少,憂心有加,謝謝。放心,我安好健在。很多課題,既然是堂堂正正的爭取、談論、不滿、悲傷、深愛,為什麼要左閃右避地說,如果怕迫害封殺,說到底還不過是賺少些大洋,賺多些人格和自尊的trade off,這點小代價,窮得有自由的我,還花得起。李怡寫過古希臘思想家Thucydides說:「幸福的秘密是自由,自由的秘密是勇氣。」很多用自由換錢的人,到後來有了錢,買不到快樂,買不回自由,我先唔制。有錢才交到朋友的人,沒錢就沒有朋友,這樣的國家,經濟一出現問題,現的眼報將是史詩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