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籽】籃兒當自強 打出個希望

【親子籽】籃兒當自強 打出個希望

【親子籽:揀啱活動】
假日不休,持續學習,也許已成為港孩的生活寫照,但對於基層家庭的孩子而言,參加多個興趣班、補習班等活動並非平常事,更遑論能將運動當作一技之長。當社會只着眼於怪獸家長、教育制度等問題時,一群教師及數名大專生卻把焦點轉移至低收入家庭的小孩及邊緣青少年。他們組成非牟利團體「希望種子籃球亞洲」,以籃球運動讓孩子能發揮潛能及健康地成長,亦令他們可從中學習群體生活技巧及建立正面的人生觀。

這天,我來到其中一間協作學校的籃球場內,預計聽到不同的拍打聲時,卻見眾多小孩及數名義工導師,坐在小賣部對出的飯堂長枱上苦幹。疑惑之際,「希望種子」創辦人及主席梁國成在旁笑說:「除了籃球訓練,我們還有功課輔導呢。」
飯堂聚集了一群喜愛籃球的八至十三歲小學員,雖然已身穿隊衣,卻專注地做功課或工作紙。習作都是由身為教練及小學老師的梁國成負責,他希望除了恒常籃球練習外,也鞏固孩子的課堂知識。此刻能讓小孩在這「小學堂」學習,以及用籃球為孩子生命加添色彩,是源於梁教練兒時與籃球結緣的故事。
眼前的梁教練是位身高1.82米的健碩男子,除了是香港男子籃球代表隊前成員,亦是國際籃球總會註冊教練,兼任多項職務的他,兒時外形和性格與現在都大相徑庭。原來他小學讀書成績並不優秀,運動能力一般,性格也較內斂,後來幸得一位體育老師邀請他參與籃球訓練;中學加入校隊後,更被分配組織及管理校隊的工作,「打籃球不只落場打波,當中亦需要與隊友溝通,而組織選拔、安排比賽等行政事務,令我明白運動對個人成長有甚大的影響 。」

二○一三年聖誕節,教練們前往廣東省馬踏鎮的山區學校為兒童進行體育課示範教學。

梁教練與義工會及早預備多款工作紙予小孩。

前港隊成員 課餘義教

梁教練身懷籃球絕技,加上退役後在天水圍當小學老師,故希望讓更多小朋友享受籃球的樂趣。早於八年前,他與一眾體育老師在學校尋找一些具潛質的小朋友,組成籃球隊出外比賽,雖有一定的規模,卻沒有發展為非牟利團體的想法。直至二○一二年時,梁教練以香港中學代表隊教練的身份,帶領球隊前往北京爭奪亞洲中學生錦標賽,在旅遊巴行駛途中認識了斯里蘭卡隊的教練,「那位教練在斯里蘭卡的孤兒學校義教籃球技巧,這令我萌生在香港社區確切地推行此類活動的想法。」於是,梁教練與一眾老師組成「希望種子籃球亞洲」,讓來自兒童之家、基層家庭的小朋友在假日時多了一個課餘活動的選擇。當然,活動也歡迎任何喜歡籃球的孩童參加。
梁教練想起三年前首次舉行練習的當天,派發物資如波衫時,卻發現班中某些小孩只是「踢拖」而來,這是因為家庭資源不足,還是缺乏運動的安全意識呢?他說兩者也有可能,不過當時有家長看見小孩獲得物資後感動落淚,這畫面至今亦令他難以忘懷。

八歲的王俊程參加計劃已有兩年,最開心學懂了上籃。

每次練習亦會準備一箱球衣讓忘記帶衣物的小朋友替換。

有家長會在飯堂陪伴孩子做練習。

「孩子因籃球而學懂了認真」

「希望種子」深信打籃球就如人生,會遇上不同的困難和挑戰,他們希望孩子能在訓練中磨練出正面的態度。「我在這裏認識了很多朋友,也學懂了不同的籃球技巧。」參加計劃已有兩年的小學生王俊程也認為自己比以前更開朗。導師們亦會帶領學員進行不同的活動,如到野外郊遊、看電影等活動。梁教練表示到戲院睇戲對於基層家庭的小孩來說可算奢侈活動,當日有些學員更是首次進入戲院,表現得十分興奮。
籃球教練鄧曲遲說:「義教已有兩年,我會把這裏的經驗帶回學校,與學生分享所見所聞,令學生更了解做義工的好處。」希望種子籃球亞洲現已超過一百個會員,長遠目標是成立家舍學校,給缺乏家庭溫暖的小孩,提供一個以體育為主題的寄宿學校,讓孩子們能在運動中茁壯成長。
梁教練除了學校工作外,亦需顧及「希望種子」的發展,令人疑惑他是否還有私人時間,「我認為得着多過付出,例如我認識了不同界別的義工,見到小朋友讀書進步,亦因為籃球而學懂了認真的態度,再把這樣的心態應用於生活上,令我非常滿足。」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義工小隊

梁國成

希望種子籃球亞洲主席
‧國際籃球總會註冊教練
‧1997-2007香港男子籃球代表隊成員

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程瑩瑩,是小伙子們的生命導師。

鄧曲遲教練參與籃球計劃已兩年,很享受與小孩間的互動。

記者:梁蔚澄
攝影:徐振國
編輯:黃子卓
美術:利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