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錘】維園六四晚會四大觀察 梁政府慘過支聯會

【壹錘】
維園六四晚會四大觀察 梁政府慘過支聯會

去年雨傘運動失敗告終,本土主義崛起,在年輕人質疑「建設民主中國」的聲音下,今年六四維園燭光晚會在各種爭議中結束。《壹錘定音》主持李慧玲檢討今年的六四悼念活動,認為縱使各種爭議確影響到悼念六四的氛圍,但亦毋須太為支聯會擔心;反而本土思潮明顯崛起,最要擔心的是梁振英政府和特區政府。

慧玲坦言,作為一個在1989年透過香港新聞界目睹六四發生的香港人,今日眼見年輕人對悼念六四的質疑,情感上確有點欷歔。不過她亦認為,支聯會的「獨市生意」做了廿多年,年青人另起爐灶,對支聯會及維園燭光晚會都帶來很多衝擊,「今年有去維園嘅人應該可以發覺,今年晚會好唔同,既多咗前瞻性嘅論述,亦都結合咗香港本土民主運動。」她指,即使未必所有人都喜歡這些改變,但有改變才有機會做得更好。

不過她指出,六四出現各種爭議的壞處,是流失了整體參與悼念的市民。她留意到,今年的維園六四晚會明顯少了一群群穿校服的中學生,而支聯會的籌款數目亦下跌,上年有170多萬元,今年只籌得130多萬元。慧玲指出,從表面數字看來,沒有到維園的人,也並無選擇到港大或尖沙咀參加悼念活動,意味着近期對於港人應否去維園悼念六四的爭議,確實影響到社會對悼念六四的氛圍。她感嘆:「過去廿幾年覺得理所當然嘅野,突然變成可去可不去,甚至唔應該去。」

長遠而言,慧玲認為不必太擔心支聯會及維園燭光晚會,因為1993年後,維園的六四燭光集會多年來僅得三萬至五萬人出席,直至2009年六四的二十周年,人數才升至20萬。「對支聯會嚟講,更差嘅都試過!」她相信悼念六四死難者和支持平反六四,是個黑白是非很清楚的問題;即使今年有大學生不認同支聯會,不認同建設民主中國,但他們仍然會悼念六四。「只要香港人仲係保持呢份是非之心,維園嘅燭光係不滅。」

慧玲認為,最需要擔心的人不是支聯會,而是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六四爭議一年一次,但年青人呢種本土思維未來會喺唔同議題蔓延,各方面都會受到衝擊。支聯會仲有13萬5千人撐維園燭光集會,梁振英政府又有幾多人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