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常人類教育所 - 馮睎乾

不正常人類教育所 - 馮睎乾

家長選學校,往往像挑紅酒,主要看地區年份,所以對歷史悠久、位於高尚地段的名校都趨之若鶩。酒評家Robin Goldstein做過實驗,研究普通人到底較喜歡貴價酒抑或平價酒,結果發現,若不知道酒的價錢和年份,人們普遍會輕微偏愛平價酒。買品牌,不代表有品味。
南區名校推出百萬票據,家長認購後可獲「入學提名權」回贈,據說已超額申請。有太太笑言一百萬是「散紙」,誠非虛言。都說知識改變命運,但人生的諷刺在於,知識很大程度上由錢決定,而你讀書時有多少錢,恰巧由命運決定。《行運一條龍》裏水哥對甜筒輝說:「你完全冇問題呀,係你阿爸阿媽有問題啫嘛。」是我見過對人生剖析得最深刻的其中一句話。
友人J曾當教師,已轉行,其履歷堪稱不可思議:先在特殊中學教了五年,終日與精神病和自閉症學生為伍,繼而轉職頂尖名校,面對比比皆是的貴族資優生,一教三年。分明是光譜上兩個極端。J說,三年前兒子快要入學,希望有好一點的人脈,於是轉校為他鋪路。「名校請我,可能覺得佢地都係做緊特殊教育啩──天才吖嘛。」她笑着說。
特殊學校的學生,J是無法忘記的。某男生精神分裂,堅稱自己是林峯,更同千語BB(夢中)夜夜痴纏。另一個自閉女生過目不忘,給她看一眼港鐵全圖,就能順序背出所有站名,但不要奢望她成為人肉google,因為她通常答非所問。也有些正常學生,儘管不是讀書材料,但或許真的地靈人傑,偏才大不乏人。有學生就靠所謂倫敦金發了達,天天駕跑車上學。
貴族名校是另一個世界,但同樣不太真實。中一生提前五年做DSE英文試題,已輕鬆拿四五級成績。餘下數年如何消遣?自然是參與國際競賽,到海外交流,學一般人聞所未聞的東西,致力以光速拋離平民學府了。我曾有兩個拉丁文學生,就來自這名校。J最難忘有天早上乘的士上班,校門外已名車如雲,有學生剛從房車步下,禮貌地跟J打招呼後,竟然問:「老師,請問坐的士係咩感覺㗎?」J強調那決非諷刺,而是一個他真心想知道答案的問題。
兩群學生,天才在左瘋子在右,J都同樣喜歡。「比較起嚟,特殊學生可能更幸福,」J慨嘆,「名校生條路幾乎注定咗,好辛苦,唔正常果班反而海闊天空。佢地當然唔可能做投行,但有學生好鍾意甲蟲,依家就做緊甲蟲分公乸,雖然聽都未聽過呢類工,但似乎幾好賺,最重要係佢開心。」
幼年被懷疑是弱智的愛因斯坦說:「學習,追求真、美,就是讓你做一輩子兒童。」但家長普遍認為:「學習,追求高分,就是讓你早一步成功。」這就是愛因斯坦和家長的分別,也是他們子女和愛因斯坦的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