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香港「六四」爭議越大 中共越難安枕 - 李平

蘋論:香港「六四」爭議越大 中共越難安枕 - 李平

今年「六四」遊行和燭光集會是歷年爭議最大的一次,不只學聯首次退出集會、港大學生會等自辦活動,支聯會還頻頻遭遇本土組織、親共組織踩場。但是,維園的燭光依然明亮、「毋忘六四」的口號依然響亮,不因港人對爭取民主路程出現歧見而黯淡,不因有人要向中共洩忿或擦鞋而暗啞。

中共腆顏聽慣反對口號

可以說,去年的雨傘運動既是港人爭取民主的一個分水嶺,也是港人悼念六四的一個分水嶺。今年是雨傘運動後的第一個六四紀念日,激進的本土組織與護主心切的親共組織各自展開對支聯會的狙擊,一些港人也為是否堅守平反六四、建設民主中國等口號而糾結,但最難安枕的一定是中共當局。因為這些爭議,既是香港本土意識覺醒的衝擊效應,也是爭取民主的鬥爭從言論走向行動的一環。
26年過去,六四屠殺的真相在中國依然被網絡長城所封閉,但這只是皇帝的新衣。無論是在國內翻牆看世界,還是留學、出遊海外享有資訊自由,六四後出生的中國新一代只要願意,都不難了解六四真相,不難明白平反六四對中國民主的意義。但如果他們選擇像鴕鳥一樣埋首沙堆,對劉曉波、浦志強等異議人士被判囚、被拘捕視而不見,對港人要求真普選、聲援中國民主的聲浪聽而不聞,香港再怎麼高喊建設民主中國口號又有何益?
26年過去,天安門母親依然沒有祭悼死難子女的自由,依然沒能為子女討回公道。但寄望於中共當局像為反右、文革的受害者平反一樣平反六四,仍是主流民意,甚至於寄望於一代「明主」的出現,在胡溫(胡錦濤、溫家寶)新政的夢想幻滅後,如今又因當局聲稱要隆重紀念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誕辰100周年而萌生幻想,以致無視中共現任領導人是如何打壓憲政民主、如何摧殘香港民主。聽慣港人「結束一黨專政、建設民主中國」口號的中共,反而可以腆顏說給了香港言論自由、集會自由。
如果說,26年前港人義無反顧地聲援六四,是對中國民主進程遭扼殺的失望,那麼,26年過去,港人對繼續聲援六四出現猶疑,就是對香港民主進程遭扼殺的失望。26年前因聲援中國民主運動,香港大批青年、學生開始關心中國問題,香港如今為數不少的中國問題專家、時事評論員都在那時起步。26年過去,香港又有一批青年、學生面對香港民主運動的困境,不再抬頭北望,而是立足本土,雨傘運動成為一個里程碑,今年的六四爭議只是又一個切入點。

抗爭不是做騷而是要贏

近日在Youtube廣傳的《醒下啦黃屍豬,革命不是呃like》MV,頗能反映青年抗爭者的心態。MV的主題直指不少人眼見香港沉淪,仍以政治潔癖的心態反抗,而出來抗爭的又有些只是當作生活體驗,不知道何時才會明白,抗爭不是要做畀人睇,而係要贏。 MV最後出現一段文字,指港人要捍衞自己地方,而並非包容入侵者,更指那些揚言建設民主中國的政棍,應該返中國建設。如此激進的言論,在中共和親共人士眼中無異大逆不道,但的確提醒了港人,要在爭取真普選這場政治鬥爭中取得勝利,需要多管齊下,不能讓抗爭淪為政治騷。
隨着香港普選前景越來越渺茫,圍繞六四遊行、燭光集會等攸關中港兩地政治關係事件而出現的爭議會越來越激烈。一方面,26年風雨無阻的六四遊行、維園燭光集會,傾訴的是港人對六四死難者的哀思、對死難者家屬的人性關懷,他們一日未討回公道、六四責任一日未被追究,這樣的遊行、集會就有充足理由堅持下去,相信無私無懼的港人也會堅持下去。另一方面,爭議也會催生香港紀念六四的多樣化、催生香港爭取民主的多樣化,或許難免有兄弟鬩牆的時候,但也再度警告中共:逆民主潮流而行勢必引爆激烈抗爭,勢必助長香港本土意識。

李平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