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民議員和北京官員在深圳碰頭,似乎部份泛民議員仍對硬足一年的中共有所期望,結果會面結束,大感失望。事實上,自習近平上任以來,北京對外對內策略,都只有一個硬字,差別只有硬和更硬。對外的硬,是口頭上的;對內的硬,包括港澳事務,乃至兩岸關係,都是實質的硬。
對外的,例如南海問題,北京並未用上真刀真槍去回應挑釁,而是放任所謂的「民間力量」在南海活動和鑽油勘探,表明自己在南海的主權;即使面對聲言重返亞太的美軍偵察機,口頭警告和外交部抗議一下,已經是最強烈的反抗。對內則截然不同,去年鬧得熱烘烘的服貿協議,北京軟一下方便台灣的馬英九辦事,太陽花學運大有可能不會發生;而香港政改不是有8.31決定,也不會有雨傘運動的出現。
北京對外對內的硬,雖然有所差別,但都可以看出北京希望維持現況,不希望有擦槍走火的場面出現。維持現況,包括維持南海的「緊張」現況,面對外來的敵人,有助於中共內部的穩定和團結。最少,這有利於習近平坐穩自己的位置,而不是變成一個掛滿頭銜、名號、職位的紙老虎,隨時會被中共內部不滿「反貪反腐」的其他勢力,從位置上趕走。如果將中共希望維持現況的意願,放到香港政改問題上,亦不難理解為甚麼會有8.31決定,以及中共玩的是甚麼樣的把戲。
維持現狀對北京沒有壞處
北京玩的遊戲,就似「擲銀」,不過「公係佢贏,字係你輸」。維持現況到2047,對北京不痛不癢,8.31決定不但可以再戰十年,還能夠戰到五十年不變期限屆滿,反正到最後都是一國一制,是遲與早的事。政改通過,更是好事,名義上你已經實現普選,履行《基本法》的憲制責任,那就是時候為另一個憲制責任──即為國家安全和二十三條去負責任,乖乖把你的自由雙手奉上。對北京而言,通過政改又好,不通過也罷,最壞的情況就是維持現況,哪有甚麼壞處?所以8.31決定後,北京對香港政改的態度,不只要硬,還要更硬。在強弱懸殊的情況下,任憑你發動多少次雨傘運動,到最後都要回到一國下,哪有甚麼兩制好談?難道你認為中共口中的外國勢力真的存在,甚至在香港的政改問題上,能夠左右到北京對港的策略和態度?還是你認為北京會履行《中英聯合聲明》和對香港人的普選承諾,把民主恩賜給你?
現實是殘酷,維持現況可以說是北京對港的眾多策略中最好的一個。尤其如田北俊所講,權力是在中央手中,而不是梁振英手中。這代表北京可以一方面維持現況,另一方面加快滲透的步伐;它既可以透過愛國教育來改變香港下一代人的意識形態,又可以透過把大批的專才運送到港以加強對香港的控制。中國全國十三億人,特區政府配合無間,想要完成任務,可謂「易過借火」。明白北京的算盤,就能夠省卻不必要的誤解和誤會。
Faith和believe的差別,連中學生都知道。毫無根據地去相信北京會履行承諾,就跟「不要問只要信」一樣:那是宗教,不是政治。
范克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