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披露對方揸194億股 賬面勁蝕漢能擺烏龍 海通無辜捱沽

誤披露對方揸194億股 賬面勁蝕
漢能擺烏龍 海通無辜捱沽

【本報訊】漢能(566)披露持倉擺烏龍,海通(665)躺着也中槍。昨日有報道指海通國際證券於4月底持有漢能47%或逾194億股,漢能停牌後,海通錄賬面虧損過百億元,海通昨早市曾急跌逾一成。海通指報道失實,或因漢能向聯交所滙報的數據出錯。
記者:黃翹恩 石永樂

是次烏龍事件亦令一個公眾不太熟悉的持倉披露方法曝光。根據《證券條例》第329條,上市公司有權向證券行或託管人查詢股票實益持有人身份,意味除「攝枕頭底」的實物股票持有人外,即使股東透過證券行持股,身份可被追查到,包括其全名、身份證號碼、地址及詳細聯絡資料。
上市公司取得資訊後,需要通知聯交所、證監會及金管局,紀錄於權益及淡倉登記冊,擬備紀錄並在10個營業日內公開。公開紀錄多數只有證券行或託管人名字,個別股東身份只有上市公司知悉。昨日漢能再披露截至四月底,包括德銀、荷蘭合作銀行及興業證券(德國)在內的五間外資行,共代客持有2.269億股,佔股本約0.5%。

漢能披露持倉擺烏龍,連累海通昨日早市曾急跌逾一成。

澄清僅持有19.2億股

《明報》周二報道,海通持有漢能194億股,自漢能停牌後賬面虧損達113億元。持倉的海通國際股價受壓,全日跌4.8%,收報7.94元。海通發言人澄清,指4月30日海通只持有4.59%或19.2億股,對有關報道感震驚,並保留法律追究權利,相信是漢能報告出錯,將要求對方盡快更正。
港交所發言人解釋,披露易網站上的「上市法團的股份權益調查結果」平台存在已久。即使資料有誤,調查及披露都不是交易所規則管轄的事。若上市公司故意發佈虛假或誤導的持倉資料,則屬犯法。
查詢持倉股東身份可由上市公司親自處理,或聘請第三方調查機構代勞,可要求查閱最新或特定某天的持倉情況,據知證券行多數不會就查詢收費,但調查機構則會視乎公司市值及個別要求訂服務費。有曾任公司秘書的業內人士指,公司調查股份權益並不罕見,一般用以追蹤股東變動,尤其將就公司事務投票時,「(持股)1%、3%都好重要,要搵佢傾吓偈,畀多啲資訊佢」。另一種情況則是股價異動,「暴跌會日日查,查邊個放,問佢點解」。
耀才證券市務總監郭思治卻認為實際行使條例權力的情況不常見,只有街貨少、或者「股價走勢比較人為」等特別例子。不過若股東透過離岸公司持股,其身份依然隱形。郭坦言,證券行只可披露該BVI公司持股量,「背後邊個揸,要用其他方法搵」。
值得留意是,漢能披露的持倉報告日期雖然密集,僅代表證券行回覆公司的時間有別。有調查機構指有公司要求每周追查持倉,但「強如長江(001,現稱長和)都唔會日日做」,故紀錄顯示漢能五月內發出18次調查報告,並不代表查詢持倉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