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呼吸綜合症殺到,已確診韓籍病人入住惠州醫院。報載,醫院貼出緊急告示,醫護人員不得離開惠州,未結婚的先回去抽籤參與後備人員梯隊,不得缺席。然後,疫情一旦爆發,就算已婚的也要參與。
03年那一役,前線醫護人員確實如上戰場,似在鬼門關來回往返。惡戰再來,要抽籤決定誰先上,乃人之常情。抽就抽,但為什麼是未婚人士先抽?
生死關頭,誰的命比誰值錢,誰先走一步才合乎人情道理,不知從何說起。
災難現場,慣例是先讓老人與小孩逃生,中青年,年輕理應力壯,幫忙弱一點的先走,自己殿後,至於男女,也好像是女先男後。這安排,理論上能把傷亡人數減至最低,也就說不得有沒有年齡與性別歧視了。
那麼,醫院若成了高危戰地,未婚的要先上,又是什麼道理?我明白我知道,理由是:已婚的,有了家庭,可能還有了下一代,還有許多人要照顧,生死就不只他一個人的事。想像已婚的萬一真出了事,遺下的配偶並孤兒,哭得多慘啊。但我也同樣想像到,未婚人士的父母,也一樣會哭崩長城:兒啊,女兒啊,天啊,你還沒有給我個孫子抱抱,就這樣離去了,你對得起我嗎?已婚的可能有小孩要照顧,但起碼還有配偶可以幫忙,但未婚者也有父母,落單了的人,連幫手都找不上。
如果沒任何不成文規定,讓各人互吐心聲,說不定,老人會說:年輕人啊,我們活得夠長了,你們是早上八九點的太陽,人間許多事還沒經歷過,你先逃吧。單身的會嘆息:你有家庭小孩,我連拖都沒好好拍過,你能讓我一下嗎?
僅僅那樣一張告示,彷彿看到一個孤絕的身影獨步,風蕭蕭兮易水寒,未婚情侶關係不值當、單身男女感情不值錢、愛情比不上親情、情人的眼淚不及老婆老公的哭啼悲淒。難怪世俗眼中,結了婚有了家庭,人生才是完整的,雇用起來,放心多了。單身只是人生未曾拼好的碎片,無所謂。
所以,誰說婚書只是薄紙一張?沒拍拖的趕緊拍,再趕忙結婚去吧,至於有婚也結不得的同性戀者、選擇單身逍遙的孤獨病患者,社會認為你們都是有病的,不是說死不足惜,只是相比有婚書在手的,沒那麼可惜而已。是不是這樣,也是人之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