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居於上水公屋的廖太,幼女正讀低班(K2),過去兩年一到7月就閉翳,要為新學年3,600元雜費籌措。為節省金錢,她給幼女穿家姐的舊校服和用舊書,也不按學校指示購買可英譯中的「聰明筆」。
拒買五百元聰明筆
廖太一家四口依靠做大巴司機的丈夫收入支持。她說扣除學券後,再獲批政府學費減免,免卻支付每月80元學費差額,但雜費仍要自己負擔,每年7月繳交。幼園沒政府書簿津貼,家姐用過的舊書,寫了字和貼上貼紙也得再給幼女用。
幼女現穿家姐3年前同一校服,廖太說學校在冬季換了新布料外套,一件約200元,但她不捨得更換,「有得慳梗係慳,積穀防饑。有時要睇醫生,唔係吓吓都可以打到去訂政府診所,睇(私家)一次要幾百蚊,小朋友手足口病、發燒好貴」。
她說老師建議家長買「聰明筆」,每支500元,以便在家備課,她認為不需要,改為網上查字典。「老師叫喺屋企(用聰明筆)教住先,學完返去老師可以教少啲,咁點解仲要返學?」
■記者倪清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