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質疑】
證監會持牌人提供股票分析理應受《操守準則》監管,避免利益衝突,然而格隆匯並未全面披露陳守紅持倉情況。陳守紅隱藏持牌人身份在論壇點石成金,難免惹重倉獲利之嫌,引起市場質疑持牌人守則存在漏洞,並籲證監會主動介入調查。證監會指不評論個別事件。
《操守準則》要求持牌人盡量避免利益衝突,第16.9條更訂明,持牌人以分析員身份於大眾媒體上評論或分析個股,及以個人身份回應提問時,必須披露姓名、持牌資料及相關股份的財務權益。
條例存在灰色地帶,如專欄或網上財經分析,若不收費或根本並非由證監會持牌人執筆,言論不受證監條例約束。如格隆匯「免責聲明」指文章只代表作者個人看法,部份文末則聲明「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筆名隱藏身份難執法
倘持牌人隱去身份(如使用筆名)評論個股而不涉買賣獲利,執法就存在灰色地帶。有心隱瞞身份而相應地投資獲利者「罪加一等」。炒家張士佳正正因在報章專欄唱好股票,沒披露由妻子賬戶沽貨獲利,造成利益衡突,並在專欄作虛假失實聲明,2013年4月被證監會釘牌30個月並重罰50萬元。一名曾為證監會效力的律師指出,香港證監會只能等當地監管機構出手後,才能引用案件懲處本港持牌人。
公共專業聯盟財經政策發言人甄文星指內地有很多類似格隆匯的平台,有關人士利用灰色地帶「興波作浪」,由於內地錢多,容易推動股價,情況令人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