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邦媛教授在那本去年出版的「洄瀾」中提到:
「一個人如果懂得歷史文化世界人生的多重面向就是深度,知道別人努力的事情,懂得他們為什麼這樣做,對事自有思量就是深度……」
每個人對於深淺自有不同的量度、不同的境界、不同的觀點、不同的興趣與欣賞、不同的洞察力、不同的想像,俗有俗趣,雅有雅樂,淺者不能說深,深者不容於淺……至於我自己,只能說淺中有時悟到深,深中有時看到淺,不論深淺,也不避深淺,也可以說這是另一種江湖的比喻,算是自得其樂吧。
然而對於我們身處的社會,深深淺淺的現象仍然叫人看得分明,時間和現實會像照妖鏡一樣照出了那一群妖魔鬼怪,你說他們是隨波逐流嗎?是認識不清嗎?是向現實世界看得見的利益投降嗎?還是另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整個外在的世界在掙扎在焦慮,在一股又一股的暗流中浮浮沉沉,最叫人納悶的是突然之間人性扭曲到連是與非、對與錯都分不清了,大聲叫囂着的正是厚顏無恥的一群,本來有些事是簡簡單單的道理,居然也可以混淆可以誇大可以強辯,那種大膽和令人噁心的程度是前所未見的,已不關乎深淺或者一個人的修養,而是道德的淪喪和良知的泯滅,而其中居然還是知識份子文化人呢。
一個人有心的要扮演何種角色,早已經過精心算計,不可能只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來推脫,來做為種種虛虛實實的藉口,忘卻了社會的責任與道德的勇氣,一個知識份子,若是失去了這份自省,只能說是自甘墮落已和個人知識的深淺無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