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博弈的Nash Equilibrium(獨立研究員 徐子軒) - 徐子軒

南海博弈的Nash Equilibrium
(獨立研究員 徐子軒) - 徐子軒

2015年5月1日,美國國務院代理副發言人Rathke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在南海大規模的造島行動損害了信任,加深了緊張關係;5月4日,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敦促菲律賓停止對南海爭端進行惡意炒作和挑釁;5月9日,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耿雁生回應美軍報告,指出中方涉及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上的維權行動,正當合理合法無可指摘;5月17日,在結束與訪華的美國國務卿克里對話後,中國外長王毅表示中方維護自身主權、領土完整的意志堅如磐石;5月20日,美國P8-A海神偵察機飛越永暑礁(Fiery Cross Reef),錄下了中國正在南沙群島(Spratly Islands)建造機場設施的影像;5月22日,美國副總統拜登在海軍軍官學校畢業典禮上強調,美國不會退縮,將確保和平解決爭端與航行自由;2015年5月23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翰.拿殊偕妻在返家路上遭遇死亡車禍,一代大師就此殞落。5月26日,中國官方喉舌《環球時報》引述宣稱中國至少可動員逾2億人參戰;5月27日,美國國防部長卡特在珍珠港海軍基地的太平洋司令交接儀式上疾呼,美國將會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繼續擔當亞太地區主要的安全力量;5月28日,中國駐美大使在接受專訪時指出採取建立反華軍事同盟的政策是愚蠢的;5月30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反對美方對中國在南海的主權和權益說三道四,挑撥離間。
你來我往的試探、逐步升級的舌戰,在短短一個月間迅速吸盡了世界的目光。有人擔心擦槍走火,也有人認為仍在可控範圍,林林總總都顯示,亞太正面臨地緣政治的巨大風險。但細心的讀者定會發現,這和拿殊教授不幸身亡有甚麼關聯呢?如果想避免美中暴衝的小雞遊戲(Chicken game),如果想正確的解讀美中高層的心思,不妨可用拿殊教授珍貴的遺產——拿殊均衡點(Nash Equilibrium)進行理解。依照學理上的定義:在非零和的不合作賽局(non-zero-sum non-cooperative game)中,必有均衡點存在,即是所謂的拿殊均衡點。若達到均衡點,則沒有誘因讓各玩家作出偏離均衡的決定,而這樣的均衡點將不會使任何一方情況更好或處境更壞(Pareto optimality)。

避免小雞賽局正面交鋒

撇開這些詰屈聱牙的概念,讓我們簡單的運用在南海賽局上。對中方,南海諸島自古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屬於核心國家利益;對美國,南海航線與亞太平衡是其全球戰略的重要環節,亦屬於核心國家利益。雙方在面對核心利益衝突,與第三第四方第五方等不斷敲邊鼓的局勢下,為了不顯懦弱,惟有勇往直前的交鋒。但這樣的交鋒,只是試圖回應國內外的壓力,實非兩國領導甘願接受。同時,若遇到退無可退的境地,由於雙方都有核武相互保證毀滅,低強度的武裝衝突是最有可能的方案,然勝敗仍在未定之天。對美國總統來說,這事關連任,對中國國家主席來說,則攸關黨的存亡。因此,找出均衡點是雙方極需完成的功課。
事實上,此時此刻的均衡點並不難找,這個均衡點便是和平的現狀。就美國而言,默許中國造島但不承認其主權、提供更多的武器給越南、菲律賓、日本,乃至於台灣等盟邦、在亞太做更有效的軍事展演與介入,均能勉強維持住表面的和平與盟邦的信心。就中國而言,完成造島既能一圓復興的中國夢,也能適度削弱美國的聲勢,但又不至於引起大戰。換言之,即是停留在完成造島上,再透過些許合作,像是雙方共同議定某種安全倡議,如此便不會讓南海走入小雞賽局。必要時,雙方還可以憑藉所謂的海上意外相遇規則(The Code for Unplanned Encounters at Sea,CUES),演一齣即將爆發的衝突戲,這是美中之間已有數度演練的劇本,可滿足國內外的心理需求。不過,需注意的是,拿殊均衡點具有自我實現的特徵,也就是說,如果任何一方都認為和平會出現,和平自然會出現,但若有一方積極的背離現狀,追求幾百年幾千年的強國大夢,此均衡點也只有短暫的作用了。

徐子軒
獨立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