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創新科技需要甚麼?(前線科技人員 賀穎傑) - 賀穎傑

發展創新科技需要甚麼?
(前線科技人員 賀穎傑) - 賀穎傑

有關成立創科局的議案於上個財政年度未能通過,政府和泛民議員互指對方需負上更大責任,最近政府又把議案原封不動的重交立法會,對坊間的意見置若罔聞。其實,我們是否應該退一步想想,成立創科局是否發展創新科技的當務之急?還是有更重要的事項應當先行處理?
首先,科技政策在香港並非新事物,回歸頭幾年政府曾經設立資訊科技及廣播局,權力比現時政府提議的創科局更大。當年政府推行很多科技政策,例如數碼港、科學園、應科院等等都是資訊科技及廣播局的產物。十幾年過去了,究竟成效如何?如果說是「未如理想」,相信在坊間來說,已經是屬於比較客氣的講法。
香港過去的創新科技政策,通常離不開兩個方法,一是撥地起樓,二是派錢;但過去的經驗證明,兩個方向在執行時往往都問題多多。

擺脫第三世界規劃思維

先說土地,數碼港及科學園那種「以硬件建設推動經濟」的規劃,其實是第三世界的思維。假如在一些供電及交通這類基建還未完全成熟的落後地方建工廠,這種政府規劃可能有用。然而,若要在一個發展成熟的城市成就一個IT聚集的環境,條件離不開資金、人才、法規、土地,而當中最不用擔心的正是土地。香港人長久以來被灌輸香港地少人多租貴,直覺地以為發展資訊科技,需要政府撥地。事實上,資訊科技並非勞工密集的產業,用不了多少地方,例如被facebook收購時,市值十億美元的Instagram只不過有十幾位員工;香港人每日都使用的WhatsApp,它被一百九十億美元收購時,才五十多人。辦一家IT初創公司,若不強求甲級寫字樓,支出有限,租金在總成本中佔比很低。
政府另一個撥地的理由是「群聚效應」,這其實亦說不過去。香港地方小,公共交通非常便利,就算IT公司散落到各區,亦比矽谷密集得多。港九新界IT人到旺角聚會,頂多半小時車程,總比每天長途跋涉到數碼港返工更有效率。說到底,眾所周知,數碼港根本就是一個地產項目,政府被騙,每一個香港人都心知肚明,就只有政府不肯承認。
除了土地,政府過往做得最多的是派錢。政府有一些資助措施,出發點是值得肯定的,但執行起來卻問題多多,很多時都和市場脫節。申請政府資助,要通過的是官僚架構,由上而下。問題不一定在於政府所託非人,雖然這亦時有所聞,但即使評委再稱職,在官僚體系裏的幾個人斷不能有效地預測一個產品的成敗。這並非個人問題,而是結構性問題,因為官僚體制內的評委在責任上就不是從市場或者用戶的角度出發。而且IT初創公司最需要的往往不只是資金,他們有時更需要財務知識及人際網絡,這些都是民間的創投基金最擅長的地方,政府取代不了。你可能聽說,政府相關機構例如數碼港亦時常會安排顧問去協助受資助的公司;但實情是,當顧問本身並沒有親自投資這些公司,他們又能花多少精神及時間提供幫助?
政府熱衷派錢,因為這是最容易博取掌聲的事。業界受惠人多,而官員亦容易吹噓自己的政績,例如過往一年幫助成立了多少間公司之類。堆砌這些數字很容易,但更重要的是這些計劃到最後究竟產生了多少真正有競爭力的公司?總結過往經驗,可說是成效不彰。再者,派錢可能會訓練了一批精於寫計劃書的人,但這些人是否能夠真正幫助香港發展資訊科技產業?派錢令創業的人不是花時間去解決問題,而是花時間用最有效的方法去申請資助。而且,很多人申請到資助之後,不是花心思去執行計劃,而是把心思花在申請另一項資助,因為後者很多時比前者容易。
審計署曾經發表審計報告,指出創新科技署的資助計劃在執行上有很多漏洞,直指署方監管不力。署方往往接受批評,但意見接受,態度照舊。現在,政府委任了楊偉雄先生擔任創新科技委員會主席,筆者對楊先生的其中一個期望就是讓他擔當《國王的新衣》內小孩子的角色,令政府坦承地面對以往政策不足之處。如果政府沒有正視過去所犯的錯誤,又如何令香港人及業界相信,政府不會重複犯錯?

創新就是要挑戰權威

說到這裏,你可能會想:政府撥地你不滿意,政府派錢你又不滿意,那你想政府做甚麼去支持創新科技發展?筆者認為,發展創新科技最重要的,離不開人才。要吸引人才,最基本的是製造一個公平、開放、合理的社會環境。政府應當擔負的首要角色,是審視過時的法例、幫助業界拆牆鬆縛。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王維基的香港電視,就是一個政府「阻住地球轉」的好例子。不單如此,近幾個月社會上發生的事,就是政府不停叫人改變自己去迎合現狀,用威權壓制社會上的不同聲音,這樣又不可改變,那樣又不可撼動,在這一種氣氛環境之中,香港是否可以容納到改變世界的創新人才?創新,最基本的心態就是要挑戰權威。
有人說政治與專業應該分開,筆者對此不能認同。創科局未能成立,歸根究柢,源自政制不健全而引致對政府的不信任。在現時的政治環境之下,即使政府能夠找到發展創新科技的正確路向,是人才政策也好,是土地政策也好,是政商合作也好,執行起來都必定面對重重阻力,事倍功半。因此,在這一刻,香港要發展創新科技,最需要的不是倉卒成立創科局。香港這一刻最需要的,是一個真正公平的政制、開放的環境,這樣才能吸引頂尖人才留在香港發展。

賀穎傑
前線科技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