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隊醫隨想: 備戰高原足球賽

運動隊醫隨想: 
備戰高原足球賽

香港足球代表隊將在世界盃外圍賽作客不丹的高原球場,足球圈熱烈討論應如何備戰,以減少高原比賽帶來的負面影響。高原地帶空氣中的氧份隨海拔高度提升而減少,對不習慣高原氣候的運動員來說,他們吸入的氧氣份量以至血液帶氧量都減少,進行劇烈運動時身體氧份不足夠支援各器官和肌肉所需,影響表現。
以往大家或聽過巴西或阿根廷等足球強國,他們作客到委內瑞拉或厄瓜多爾等高原國家時,因敵不過高原氣候,球員很快氣力不繼而慘敗。國際足協曾因其他國家投訴或拒派隊到高原氣候的球場比賽,而一度禁止在海拔2,500米或以上的球場進行國際賽,但因受到其他身處高原地帶國家反對,這些條例最終被迫取消。

昆明集訓提前適應

研究指出在海拔2,000至2,500米進行劇烈運動,不少人都會出現高山反應,如心跳加速、氣喘及頭痛,多數人在適當休息後很快會恢復過來。但當在海拔2,500米或以上進行運動,高山反應可能會加劇,嚴重者或會出現急性高山症,除心跳加速和氣喘外,頭痛和頭暈會加劇,並出現食慾不振、嘔心、全身無力、疲倦及失眠,這些症狀通常在到達高原6至12小時後出現,若情況會持續或加劇,應盡快落山接受治療,否則或出現肺水腫、腦水腫甚至死亡。
話雖如此,現時國際足協核準的足球場大都在海拔2,500米或以下,以不丹國家的足球主場為例,它位處海拔2,300米左右,運動員出現急性高山症機會很微。但若不習慣高原低氧環境的運動員,表現自必會受影響。同組的中國國家足球隊就採取提前十日到高原地帶昆明集訓,讓隊員生理上適應,然後直接到不丹比賽。這無疑是理想做法,但前提是球隊需要充足備戰時間和資源。
撰文:香港賽馬會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中心執行總監容樹恒醫生
隔周二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