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入住仰光河畔Strand酒店,全為那抹濃郁前英殖民地餘韻。
來過緬甸,三年不算長,西九龍建設高鐵站過去三年烏龍百出,超慢,耗盡香港過去快、靚、正形象。三年在仰光,聽說大興土木全速進行,正努力回去殖民地時期芳華燦爛。但願如此,只怕新不新,舊不舊弄個叫人欲哭無淚四不像,所以要去快去,三年前本着這點心,曾經走過一趟,雖然慢了奧巴馬半步,交通酒店導遊全數即貴三倍,三年過去,未敢想像。題外話,怕美國人與世仇古巴重建邦交,匆匆在五年前趕去古巴。2015年,他們終於在卡斯特羅快要見他不摒棄的上帝之前互通,又需在美國人大舉入侵加勒比海明珠之前,入秋,再去一趟。
出外旅行,一怕碰上盛世國內同胞並泡菜噢爸,二怕處身美國人堆,他們在,整片景點不論聲、色為之污染。
仰光數十年沉睡期漸散,整體說來還是半睡半醒,中國在它熟睡時老早圈地待發。美國、日本、歐洲風聞,急急趕到,只贏得表面好看。稱讚人家仍擁豐厚特色,只因人家落後,並不光明磊落,希望一天它既不落後,卻保留過去文化歷史沈積岩。以新加坡為例,英國人留下所有具歷史並觀賞價值建築物,不要說沒有破舊立新大清洗,外表堅持古舊更積極保養光鮮,基礎加固設入與時並進方便國人遊客實際細節。
不幸中之大幸,1901年開業,位於Strand Rd 92號,仰光Strand酒店未被徵用去印刷《毛語錄》(緬甸位於東方的西面,太陽不在這邊昇起,未曾出了個毛澤東),也沒有撥去改建作少年宮、穀倉、垃圾站,它仍然屹立,像殖民地揮之不去優雅鬼魂:香港半島、曼谷東方、新加坡萊佛士、檳城E&O……等等酒店,價錢一支棒,Lonely Planet 這樣說:
閣下未準備支付緬甸數一數二高價房間,大可到酒吧來一杯Scotch加冰、Gin & Tonic 或下午三時後到大堂Lounge嘗一頓英式High Tea。
同行友伴們興致勃勃入住Strand,反正總要住上一、兩次,日後好存記憶。自己屬意 Taw Win St. 35號,前總督官邸Governor's Residence。上世紀 20年代品味柚木建築,樹影婆娑,陰涼安靜,那泳池未必至大至現代化,卻至具風格。三年前來過,午後暢泳至陽光側西,冷氣間Earl Grey加蜂蜜並司空餅,太陽西漸前移到木色深沉酒吧,改 Gin & Tonic至伴以青瓜薄長條Hendrick's Tonic,黑夜降臨轉移至餐廳,高樓底配高木簾大窗下晚飯,漆黑中,舉杯向住在不遠處昂山素姬致意,Che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