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B看到有網友寫道:「齊蔭一定要生生性性做孝順女兒,等你爸爸老了以後,送他去劍橋。」如果全民投票,會有多少人贊成齊蔭的爸爸入住呢間「不打老人家」的護老院呢?沖涼時間,又會有多少人有興趣去對面大廈天台,舉着望遠鏡估算光脫脫的齊蔭爸爸還需輪流多久才能進入廁所?
香港的老人活得如此沒有尊嚴,看了令人心酸,也有些驚恐。每個人都會病都會老(除非沒有機會病沒有機會老便離世),老年問題是每個社會每個政府都無法逃避的現實問題,一句「土地供應不足」是不能終結這話題的。
第一次「窺看」老人院,是透過電影《桃姐》,那種震驚不能用言辭形容,從來沒想過,老人院的環境是那麼惡劣!後來有朋友告訴我,電影中的老人院不算差啊,起碼老人家住在裏面有社交有精神生活,生活上也真的得到照顧。現實生活中老人院的老人生活更不堪。這個朋友的媽媽因腦退化,一直住在老人院,已超過七年。相信她有很多體悟。
去年有朋友要送九十多歲的媽媽去老人院,萬幾兩萬港幣一個月的輪候需時,可以即時入住的,在月費三萬以上,但環境不見得好。而且這價錢亦非工薪階層的子女有能力負擔。
香港的老人問題,跟教育方針、住房問題一樣,當所有決策者要入住相同的老人院,他們的子女必須留港讀書,他們的住房壓力跟大眾相若,這些問題才有機會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