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早前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發表黑色幽默,他說:「我看到有家媒體報道,一個公民要出國旅遊,需要填寫緊急聯繫人,他寫了他母親的名字,結果有關部門要求他提供材料,證明你媽是你媽!」李克強諷刺的是大陸的官僚作風,但這不是笑話,而是一個寓意深刻的隱喻。
人權律師浦志強在被關押一年多後,被北京市檢察院第二分院向北京市第二中級法院提起公訴,其中一項罪名是浦志強涉嫌「煽動民族仇恨」,「罪證」全來自浦志強個人的數個微博賬號。在已知的「罪證」中,有一條是這樣寫的:「老實說,愛國賊當我是漢奸,不是侮辱貶損。蓋中共統治,不是我的選擇,它從未徵得我作為被統治者的同意,要我無條件接受它,沒這道理。我以為,將大陸分幾塊治理,比大一統無法無天會好很多,且分治不會亂。對不能解蒼生於倒懸,不能賣十來個行省三五億丁口給民主國家,對當不成漢奸,我是深感慚愧的。」這段話道出一段歷史,那就是中國的所謂「民族」,根本是建構出來的。身為一個中國人,想要證明自己的民族,簡直和「證明你媽是你媽」無異。
被政治建構的民族
現在人們提起中國的民族,都說有「56個民族」。但是,這「56個民族」是1949年中共建政之後,仿照蘇聯的民族政策,為了方便管治,硬生生地劃分出來的。有一些當然是合理的,譬如漢族,佔了絕對多數,無可爭議;又如藏族,也是很明確的。但是,有一些少數民族則是無中生有,比如土家族。
世上本無土家族,現在所謂的土家族,當地人自稱畢茲卡,也就是本地人的意思。有民族學家研究指,這些人可能是古代巴人的後裔。但是,經過2000多年的遷徙、混血,早就已經不可能完全辨別出他們和漢人、苗人等等的區別。包括在生活方式上、文化傳統上,他們的漢化程度也很高,例如他們也有成熟的農業文明。然而1950年代經過「民族識別」,國家決定將土家族作為單一民族。換句話說,中共一手將土家族「分裂」出去──只有政治能分裂民族,普通人哪有這樣的力量?而這種類似的情況,即以民族服務於政治的需要,自古以來並不罕見。中山大學的溫春來教授寫過一本專著,名叫《從異域到舊疆:宋至清貴州西北部地區的制度、開發與認同》。
在中國的東北,1949年後有更多用公權力建構、分裂民族的案例。例如,東北生活着大量的朝鮮人,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北韓及南韓的關係錯綜複雜,無法安置他們。最後一刀切,規定生活在關內(指山海關)的朝鮮人為韓僑;而生活在關外的朝鮮人則為「中華民族」之一部份的朝鮮族。另外類似的把外國人也算作「中華民族」的,例如俄羅斯族等等。
那麼,是不是所有在國內的外國人,都得到平等公正之對待呢?當然不是。既然最近官方都在提紀念二戰勝利,我們就不應該忘記,1945年日本投降之後,有大批的日本人後裔滯留中國東北──他們是當年受日本軍國主義之苦,來偽滿洲國殖民的日僑。日本戰敗後,他們中的不少,過的日子都和嚴歌苓小說《小姨多鶴》中的女主角一樣,畢生苦難。但是因為政治的理由,中國政府從來沒有給予滯留中國的日本人以平等地位,沒有設立過「日本族」。這些人據說有數萬,早已湮沒在中國的人山人海,隱姓埋名,與中國人通婚,一輩子不願再提起自己的身世。今天所謂「高貴又純種的中國人」的血液中,有多少流着日本人的血呢?他們看到愛國憤青屢屢反日,真不知是哭還是笑好了。
所以,一個人是不是屬於「中華民族」,根本不是你能說了算的──說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說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既然如此,究竟是誰在「煽動民族仇恨」呢?民族問題,正如「證明你媽是你媽」一樣無厘頭。在民族問題上,每個公民都擁有基本人權,選擇自己的認同,這是現代社會的共識──浦志強無罪。
賈荃
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