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方集:箍票真的那麼重要嗎? - 張宗永

圓方集:箍票真的那麼重要嗎? - 張宗永

不同的民意調查、不同的街站、不同的政黨、不同的學者、不同的利害關係,整個香港都好像被政改折騰得死去活來。通過與不通過真是那麼重要嗎?我嘗試從對立的兩方立場去想這個問題。

建制泛民兩面睇

先從建制那方面開始。縱使成功箍票,仍有三至四成的市民不認同這次的政改,難道港府的威信就可以樹立起來嗎? 你覺得泛民會因為政改方案通過而不再拉布嗎?且不論長遠香港產生了一批90後的死硬派抗共年輕人,如果政府不舒解這些民怨,到頭來這是一顆計時炸彈。政治就是在於談判,難道多拿五票便大功告成,不用再談嗎?
從泛民的角度來看,正如之前陳方安生被人諷刺是忽然民主,中間派的泛民今次何嘗不是忽然激進?由於中間派未能為自己劃出一清晰的路線,重新爭取民意,軟弱無力的泛民被迫朝那原來只是15%的民意方向走(15%是2012年激進民主派的得票比率)。即使這次政改方案不獲通過,泛民是否又能走回舊路,杯葛、拉布、喊口號, 做永遠的反對派。
筆者對應否通過政改,態度一直游離,開始時覺得不拿白不拿,爭取民主是一場長久戰,有多少先拿多少,再圖後計;但有陣又覺得北京好像欺人太甚,共產黨是不會在沒有壓力底下而下放權力的,歴史告訴我們,中共談不上是一個有信譽的談判對手,為了尊嚴,我們不要給人家覺得可以予取予攜,因此要堅持立場,拒絕袋住先。
但論立場,我又覺得泛民有些立場有陣子是搬龍門,真普選的定義,人言人殊,基本法沒有在普選前加一個「真」字,惹來大家無限遐想,但正如之前大律師公會提出,某些泛民提出的條件是不附合基本法的,完全漠視基本法下容許的框框,並不公道。
但論公道,我又覺得北京加特區政府的建制勢力,相對起光棍的反對派,大家起步點就不是對等的,故我同情弱勢的一方不按牌理出牌。立法會的語言暴力和佔中我都作如是觀;但我最新想法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遊戲規則縱使對自己不利,民主派也可以用唐吉軻德的精神去證明自己不是一個irrelevant的永遠反對黨。
港澳辦前主任魯平在5月3日離世,這位曾狠批彭定康為千古罪人的中方談判代表,據當年有份參與談判的人說,其實是口硬心軟,他很希望兩方能夠求同,為香港締造長遠可行的政治制度。早些時候曾鈺成在接受傳媒訪問說:「1993年12月,直通車翻車後,他在北京出席一酒會,魯平也在場,當時有一位在場朋友提醒他與會者的表情,有些如喪考妣、有些如娶媳婦,他望過去魯平是肯定是前者,離他不遠的某君是後者。」曾鈺成續說:「若這次政改拉倒,有人會很失望,我是其中之一;有人會很高興,高興的人到處都有:泛民、建制和北京。」

利害關係看不清

實在有太多太多的利害關係旁人看不清。香港自有香港的命,我固然希望大家能夠摒棄私利為這地方找尋最佳方案,但事情發展就像混沌理論,萬般業力之下走出一個甚麼果,不是任何一個人可以控制得了的。執筆時是上周六,明天13名泛民議員赴深圳會見京官,大部份港人包括議員都對這行的成果不抱厚望。我在想:是不是需要將所有籌碼都壓在政改上!

張宗永
思博資本高級合夥人兼亞太區總裁
本欄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