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六四」發生那年我讀小學三年級,第一次走上街頭與100萬人呼喊民主自由的口號。對9歲的我來說,當然不能解釋這口號背後的意義,但我清晰記得香港人爭取民主自由的吶喊、對天安門屠城的憤怒。回憶當中的聲音是《天問》、《長城》,還有《我是憤怒》。
親睹螢幕上的屠殺、軍隊持槍對準平民、坦克入城的畫面,深怕看到的是成長後的香港。這深刻的恐懼和其後的聲援行動凝聚了一整代香港人的危機意識,認清我們即將會面對的政治考驗。我感情上除了憤怒之外就是恐懼,惶恐不安之中沒有一點淚水。
走進維園參與悼念活動是30歲那年的事,看着手中燭光,憶起那一群在天安門槍下的亡魂。悼念儀式像帶領我穿越時空,回到20年前的初夏。勾起屠城畫面,歷歷在目。
但是往後兩年在維園的集會,當聽到二胡哀嚎響起,那廿多年如一的催淚式悼念令我感到與台上的哭腔有着太遙遠的距離。我並沒有遺忘八九六四屠城,而是在經歷了國教、東北事件,引證了香港的民主自由在現屆政府不斷倒退,爭取民主自由的現場就在香港。去年9.28被警察以槍口對準的就是手無寸鐵的香港市民!
各區自發組織討論
支聯會的口號一直是「建設民主中國」,始終走不出國家情結。走進維園拿起那點燭光彷彿肩負上中國民主前途,這宏願崇高得與香港的政治現實有點脫節。
究竟民主是為「國家」爭取還是為個人而爭取?
胡適說過:「爭你們個人的自由,便是為國家爭自由!爭你們自己的人格,便是為國家爭人格!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來的!」
我心目中的六四悼念活動是在全港各區,由大小團體自發組織,行動始於對亡者追思、對歷史的重溫,進而積極地透過各種對話、討論甚至抗爭行動去體現六四事件的「薪火相傳」,建立有香港人歷史角度的六四紀念。
請摒棄那為「國家」爭取民主的虛妄口號吧!國家只有權力膨脹的傾向,民主自由是用來保護個人不受國家機器威脅,而非愛國情操的表現。
公立醫院醫生 李明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