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一關節發炎(monoarthritis),可以是痛風(gout),或是細菌感染。尿酸乃細胞「核酸」(nucleic acids) 的代謝物,驗血發現尿酸長期偏高,患痛風機會增加,但不是所有高尿酸患者都有痛風病徵,痛風關節最痛時驗血,尿酸也不一定超標,斷症時需要小心。
高尿酸可誘發腎石,損害腎臟功能,尿酸長期處於高水平,可形成「痛風石」(tophus),在身體多處形成腫塊,例如筋骨、軟骨、「滑囊」(bursa)、關節和皮下等部位,不但造成破壞,亦影響儀容。
痛風屬成人病,男比女多,小童極少受影響,發達國家如美國,估計4%人囗曾有痛風病徵,單一關節突然紅腫劇痛,尤其大腳趾。痛風有多個發病高危因素,包括癡肥、高血壓、腎衰竭、創傷、禁食、暴食、飲酒、多肉多海鮮或服用利尿劑。
治療痛風使用非類固醇性抗發炎劑,例如ibuprofen、naproxen、indomethacin和celecoxib等藥物,可有效控制急性痛風關節炎,小心避免藥物副作用和併發症,處方前必須留意患者肝腎功能,又是否有胃潰瘍或流血不止現象。秋水仙鹼乃處理急性痛風的另一選擇,此藥容易引致腹瀉,必須留意劑量。痛風病情嚴重,可考慮使用類固醇,包括關節注射。亞士匹靈屬有效消炎止痛藥,但此藥影響體內尿酸水平,痛風患者不宜服用。
服用藥物降低尿酸水平,可預防痛風發作,避免關節和筋骨受損,並減少患腎石和痛風石的機會。常用的降尿酸藥有「別嘌醇」(allopurinol),減少製造尿酸,使體內尿酸下降,副作用包括嚴重皮膚敏感,必須小心服用。新藥febuxostat具相同作用,同樣可以降尿酸,副作用較少,但藥價較貴,屬另一選擇。
另有兩種藥物「丙磺舒」(probenecid)和「苯溴馬隆」(benzbromarone),皆可促進尿酸經小便排出體外,從而降低尿酸水平,但服用者腎臟功能必須正常。降血壓藥(losartan)和降血脂藥(fenofibrate)亦可促進尿酸排出,但效力不強。
Rasburicase和Pegloticase屬降尿酸針劑藥物,具氧化尿酸功能,令其水溶性增加,代謝物迅速經小便排出體外。前者適合血癌病者使用,防止化療後尿酸水平飆升,破壞腎臟功能,後者乃長效配方,供痛風頑症患者長期使用。
梁憲孫
養和醫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