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籽】玩樂.認知 衝破自閉空間

【親子籽】玩樂.認知 衝破自閉空間

【親子籽:教養之道】
海灘遠處飛奔過來的是五歲半小孩Jonathan,是我接觸過最活躍的小豆丁。他邀請我玩沙,甚至拉着我探索大海,每走一步就問我海可以有多深?水至大腿時我便開始把他拉回岸邊,媽媽吳純甄(Dr. Yan)在旁看着濕漉漉的兒子,一臉溫馨。

咦!這樣的小孩一點也不像沉醉於自我世界、喃喃自語並有社交障礙的自閉症小患者,可是Jonathan在兩歲時已被斷定具有明顯的自閉症狀。諷刺的是媽媽從事特殊教育工作,兒子卻患上自閉症;可幸的是她懂得如何面對,與丈夫一起照顧兒子並自製康復遊戲,兒子至今已與正常的小朋友無異。一家人此刻能愉快地在沙灘玩耍,其實得來不易。

為人父母,無不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長,更何況已從事教育工作十七年的Dr. Yan。一直培育幼苗,怎料自己的孩子也出事。初出茅廬時,她已遇上自閉症小朋友,其後為了讓大眾認識自閉症,創立培訓家長及教師的樂樂王國教育學院,所以仔仔六個月大時,她便察覺到兒子有自閉傾向,如喜歡轉動、閃爍的東西,他會眼定定望住風扇,對電視廣告十分有興趣。雖然兒子漸漸與別人缺少眼神接觸,但仍與父母關係不錯,因此未敢斷定。直至Jonathan上幼兒班,老師發現他不合群,同學在花園玩耍時,他便會跑去更亭,看着那裏的日曆久久不動,對數字着迷。雖然專注力異常地高,但這並不是個好兆頭。兒子亦有鸚鵡學舌的情況,他把爸爸所教的三角形、九角形、十角形的中英語名稱像播帶機一樣背誦出來,他不像是在與別人溝通,而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自言自語。班主任向她反映孩子的上學情況後,Dr. Yan 便帶他接受醫生評估,雖有心理準備,但當醫生斷定真的是自閉症時,她亦難以接受。

Dr. Yan一家最愛帶兒子到戶外感受自然之美。

夫妻先後辭職 全力湊仔

自閉症的成因還未有一個既定的說法,可能是先天,亦有可能是後天受免疫針所影響等。Dr. Yan知道要令小朋友好轉,關鍵期在於三至八歲,但要驅走傷感,接受事實,才是改變的重要一步。她說:「我的座右銘是『目標管理行為心態』,當有負面情緒時,便要定下一個目標,我的目標就是教好他,把焦點放在兒子身上,心態便會因此改變,不易變得氣餒。」最初,她和丈夫放工後與兒子玩耍,如玩積木、煮飯仔、角色扮演等,讓他慢慢用不同的詞彙表達內心感受,令自我封閉的心解放出來。周末便帶兒子外出玩樂,更為了兒子買了一部私家車載他周圍去,如往沙灘玩水、遠足、露營等,增添他接觸大自然及遊人的機會。最後夫婦倆更先後決定辭掉工作,全職照顧兒子,希望全天候陪伴他,從而令他感受父母的愛,僅用一年的時間,兒子的自閉症症狀便慢慢好轉。

自創小遊戲 改善偏執性格

部份自閉症的兒童興趣偏狹,亦較偏重於一件事物中。Dr. Yan帶Jonathan遊山玩水後,他便喜歡到沙灘、長隆水上樂園玩水。她說:「小朋友最好的玩具是人和大自然,我認為他們最重要的就是『靈』,意即精靈、 靈敏。與大自然多些接觸,有助他們感受物種多樣性及了解自然之美,因此不會令自閉小朋友局限於一種興趣。」Dr. Yan更會在車內準備一張沙枱,放在沙灘後,便會吸引其他小朋友到來與Jonathan一同堆沙,自然地建立社交關係。
出外遊玩會受天氣影響而暫停,因此Dr. Yan亦會自創小遊戲。自閉症的小朋友會較為偏執,如他們會認為回家的路只有一條,因此她運用孩童喜歡玩模型車的特點,利用麻雀紙畫出屋企附近的地圖,然後提出不同任務。如仔仔要用玩具車指出今天回家的路,進階版便是使用另一條路回家。這看似是簡單的任務,可是對於自閉症的小孩而言,改變會感到不習慣、不舒服。她說:「我要他明白條條大路通羅馬,明白遇上問題亦有不同的解決方案,懂得變通後,便不會那麼固執,更可改善與人溝通的方法,社交上有明顯的改善。」現時的Jonathan已利用記憶力,把遊玩後的迪士尼地圖畫出來,與媽媽重溫一天的玩樂地圖。
某些自閉症小孩喜歡自轉,在我們眼中是毫無義意的行為,但其實是因為感覺統合失調,意即太敏感或感覺比一般兒童遲鈍,前者會把感覺放大而怕與人接觸;後者則是感覺縮細,不自覺地撞到瘀傷來加強感官刺激。Jonathan喜歡自轉從而滿足自己的視覺感受,因此Dr. Yan把「沒意義」的行為轉化為有意義的行為,如她會拖住兒子的手仔,和他一起擺動,教他跳舞。
「一個快樂而無悔的童年」是Dr. Yan為兒子定下的承諾,她認為人生應該無悔,而在親子路上她與丈夫願意為兒子跨越困難,共同建構無悔人生。

沙枱與玩具配件都是他們必備的沙灘玩具。

媽媽的法寶

Dr. Yan希望兒子明白每人經過努力及磨煉,就可由毛毛蟲變成美麗的蝴蝶。

只要在黑色的畫紙上一劃,就會出現彩色的線條,媽媽希望兒子明白簡單的線條亦可構成美麗的世界。

地圖遊戲用來訓練兒子不要固執地只走一條路。

手套公仔是要令兒子知道每個人也有自己的長處和不同之處。

小朋友語言能力未發展成熟,可透過老鼠後的飲管訓練吹送能力,鍛煉肺活量。

為了令兒子知道不同動物有不同的腳印及生存技能,Dr. Yan自製小圖庫。

我的孩子有自閉症嗎?

自閉症的症狀通常在三歲前出現,兩歲時便可接受評估,若不處理病症會持續至成年階段。如老師或父母發覺孩童缺少眼神接觸、難以建立親密關係、語言發展遲緩等,可先看家庭醫生或到母嬰健康院預約做評估。若有自閉傾向,便會轉介進行兒童體能智力測驗再作評估,如確診,便會分配至不同機構接受相應的治療服務。

記者:梁蔚澄
攝影:許先煜
編輯:黃仲兒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