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留學英美嘅80後才女,成為專業人士,在中環甲級名廈上班,人工不俗,呢日突然問左丁山:「Uncle,香港有冇一啲publicist,可以幫吓我㗎?」搞邊科呀?年紀輕輕,做乜要搵publicist?才女原來滿腦袋西方年青理想人士嘅思維,好想搵錢之餘,要做啲嘢change the world(改變世界);意思即係要加入一啲非牟利組織(non-profits)或志願團體(NGO),義務工作,幫助一啲低度特權(underprivileged,以前叫做清貧人士,但為咗避免歧視性標籤,要改變稱謂)、傷殘智障群體等等,年青人有此想法,值得鼓勵,但點解要搵publicist(美國專門為名人個人做公關宣傳、反宣傳,及個人事務之人)呢?才女話:「好多人以為我只係一個掛住搵錢嘅人,我要一個publicist替我塑造新形象。」
哦,咁做好似誇張一啲,請私人公關,要錢嘅噃,如非大明星、賭王、賭后或富豪名太,無謂聘請一個私人公關呀。呢行專業(即專做publicist)在香港還未成型,美國就有不少公司專做呢瓣,以中國富豪土豪之多,相信遲早會在中國出現。香港唔係冇嘅,不少藝人都有一個「保姆」,呢個保姆都勉強可稱之為publicist啦,其他人如果做嘅,多數係藝人經理人出身或者係傳媒界資深記者轉行。香港傳媒呢行好奇,極不重視經驗,記者做上二三十年,隨時被人誤會為不長進,冇活力,隨時「被退休」,故此香港大人物開記者招待會,現身嘅記者盡多娃娃面。一啲資深記者如有辦法嘅,就轉型為政壇名人做顧問,做文膽,所以不少議員現在頻頻有政論文章出現。再進一步,就係成為城中名人嘅publicist,專代名人打點記者招待會,發佈名人新聞及意見,令名人維持曝光率,食嘅係老本與傳媒人脈關係,少啲交情都唔掂。據一位這樣的publicist講,最近佢啲名人客戶(其實只係三四位)最有興趣講政改,鍾意與評論界交流、攞意見,探討政改方案是否可以通過,名人關心政改即係關心未來做生意嘅環境啫,如果政改原地踏步,即維持原狀不變,做生意方法未必需要大改變,但如果政改方案通過,未來特首有所謂二三百萬人授權,人都會惡好多,生意人就要多睇政府面色咯噃!如果呢位「普選特首」係舊人,名人話商界更加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