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聯今年將首次不出席支聯會的六四燭光集會,港大學生會更決定自行在校園內另外舉辦集會,而理大學生會則決定參與支聯會的六四集會。兩校學生會的代表昨接受《壹錘定音》訪問,詳述對支聯會六四綱領的看法分歧,不過兩校代表都不認為分開辦集會將削弱悼念六四的聲音,同時他們亦對現時「大中華膠」、「左膠」或「右膠」等標籤充斥公共討論反感。
港大學生會會長馮敬恩直言,支聯會的「建設民主中國」綱領是他們不滿其六四集會的主因:「冇咁大個頭,就唔好戴咁大頂帽,如果你只係每年有一晚嗌建設民主中國呢,咁你其實只係聲援,而唔係建設。」他認為悼念六四應抱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強調港大另辦集會絕非遺忘歷史,而是選擇以香港人本位出發去悼念,即將舉辦的六四集會不會叫口號,會後也設有論壇,讓參加者以新角度探討六四議題。
理大學生會成員則有不同看法,會長吳崢指,不論是建設民主中國或者建設民主香港,最終要面對的都是中共政權;因此他認為兩者間並無衝突。外務副會長黃沅羚亦稱,去做一件事未必是基於自己有沒有責任,中國內地發生不公義的事情,其實她還是會關注,亦希望更多人會關注;加上中國與香港距離近,內地的不公義會影響香港的民主進程。不過二人都認為,港大自行辦六四活動不一定會削弱悼念六四聲音,反而會使更多人關注及討論,亦迫使支聯會反思民運的本土意義。
有意見認為悼念六四屬於「大中華膠」(即盲目擁抱大中華思想),《壹錘》主持李慧玲關注學生代表對這種稱呼的看法;黃沅羚笑言這種標籤沒有清晰含義,目的只是將意見不同者污名化:「假設你支持建設民主中國,即刻標籤你做大中華膠,但佢唔會理你有冇參與過在地抗爭!」
馮敬恩表示因為自己以香港人本位思考問題,故自認本土派;不過他亦慨嘆不少人沒有思考這些標籤的真正意義:「啲人自己見到左膠、本土、大中華等,就自己歸邊喇,但其實係咪真係思考過個字點解呢?」他不認同任意稱人為「左膠」,也不滿因支持本土就被稱為「右膠」。他又批評一些「勇武本土派」常取笑別人的抗爭方法「和理非」(和平、理性、非暴力),限制了對進取手法的想象,其實自己也限制了對「和理非」手法的想象。
慧玲坦言,自己曾對學聯不參加六四集會感到惋惜,不過若不同團體各自舉辦悼念活動能鼓動更多人走出來,願意堅持毋忘六四,都很值得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