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海無邊 - 陶傑

苦海無邊 - 陶傑

緬甸內戰,又湧現大量船民,漂流南中國海。人道組織,又呼籲「國際施予援手」。
所謂「國際施予援手」,即是歐美國家要施予援手。但是,你在戰後既然已經「當家作主」六十年,像一個小孩,獨立自主,應該長大了、成熟了,像李光耀的新加坡。貧窮內戰不絕,你自己長不大,自行製造災難,為什麼要西方不斷救援?
連中國也要求其國民外出,要建立「旅遊文明」,包括去了廁所,自己沖水。第三世界窮國不斷貧窮內戰,然後叫英美歐洲人道救援,包括接收難民,等同你自己不斷肚瀉上廁所,搞得一片髒穢,然後叫人家來替你沖廁洗地、善後清潔。世間沒有這樣的事。
從越南、緬甸,到尼日利亞和伊拉克,西方國家先殖民管治,然後撤退,撤退時向你施予最大的援手,就是為你設計好一套議會民主,還教你怎樣玩。
但你如果不想玩,覺得你有民族尊嚴,或這個世界另有伊拉克模式的民主,或緬甸模式的優良管治,那麼請便。但是當你搞得血流成河的時候,不要向西方文明國家喊救命,要人家收容你的難民。最有效的救援,就是像緬甸這種當家作主幾十年、越當家越羞家、越作主越作孽的垃圾政府,自行滾蛋,讓西方來重新殖民,你從頭做二等公民。
英治時代的香港,雖然有窮人,從來沒有出現過投奔怒海。因為英治有希臘阿里士多德的智慧。阿里士多德說:人民的幸福生活是什麼?很簡單,就是「在擁有繁榮的同時,能避免不幸」(Achieving prosperity and avoiding misfortune)。
阿里士多德沒有說要建立人人平等的天堂。他不會陳義過高,他很實際:只要大致上擁有繁榮,令人民遠離不幸,就夠了。什麼叫不幸?帝皇極權,導致的內戰、飢餓,如狼似虎的酷吏和告密監控的奴才,這就是不幸。
阿里士多德再補充:要做到這兩點,尚有一個因素:廉潔正直的政府(Virtuous conduct in governing)。這樣一來,一個社會雖然有窮人,但窮人可以憑藉競爭和勤奮,逐步上進共享繁榮。不必喊口號,也不要什麼夢想,很簡單的,這就是良好的社會了。
這是阿里士多德的「倫理學」講述的。香港的出入口貿易、馬來亞的橡膠和錫、緬甸的玉器和礦產,需要土著勞工,也要華人做買辦代理,於是就繁榮了。讓你自己來胡搞,你不懂阿里士多德,就搞砸了。看見今日又投奔怒海了,令人冷笑:沒完沒了,你自己到底要慘到幾時?誰又欠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