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劍橋護老院創辦人兼董事陸艾齡,近年亦開拓超市百貨,部份分店更座落於護老院旁。劍橋大埔運頭街、上水新財街及元朗又新街分院,同座大廈地下均闢作一間名為「Clipper上等貓」的超市百貨,由陸艾齡持有公司經營。社署證實,大埔院舍的改動申請仍在處理中,未獲批准。而本報巡查亦發現,上水的舖位也疑違反發牌條件,社署正跟進。
記者:梁御和 袁柏恩
根據商業註冊登記,Clipper由陸艾齡擔任董事的比爾高國際有限公司經營,Clipper合共有6間分店。根據安老院牌照紀錄顯示,上水劍橋護老院的牌照登記地址為新財街29號地下入口、1樓及2樓,牌照附帶條件列明,地下升降機大堂和樓梯,需要以耐火牆壁與非牌照範圍,即Clipper範圍分隔,分隔牆不能有任何出入口通往毗鄰商舖。
電梯大堂「劏」成店舖
牌照限定院方需在發牌日(今年1月30日)的3個月內,根據要求完成改建工程並提交文件供審批。不過,本報記者現場所見,上水分院地下現用作經營Clipper,舖位橫跨劍橋護老院的升降機大堂,Clipper雖有獨立入口,但升降機大堂兩邊亦各設側門,可直接進出Clipper,涉嫌違反牌照附帶條件。
翻查屋宇署圖則,該院舍地下入口原為樓梯及曲尺形的電梯大堂,與旁邊的店舖完全分隔。現時電梯旁的牆壁卻被「打通」,樓梯底位置加建磚牆,再在天花搭上簡陋木板,將電梯大堂大約100呎的位置「劏」成店舖一部份。
貨架雜物對長者構成危險
測量師學會建築測量組主席龔瑞麟看過現場相片,估計院舍未符合要求。「老人院同商舖屬唔同用途,應該要有防火牆分隔……同埋走火梯應該要有防火牆保護,直至去到露天位置,佢應該係違反呢樣嘢」。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該地舖、1及2樓均由陸艾齡任董事的長順創富持有。就有關改動是否已提交文件及有否違反院舍牌照,社署發言人表示正跟進了解。
而元朗劍橋護老院登記地址為元新大廈2及3樓,地下及1樓同樣用作經營Clipper。院友要由樓梯或電梯進出護老院,必須經過超市範圍。惟超市通道卻放有不少貨架,樓梯也被雜物阻塞一半,對進出的長者構成危險。
此外,《明報》昨報道,大埔劍橋護老院1樓分院的牌照登記地址為廣安大廈地下C舖部份及1樓全層,惟上址1樓約三分之一的面積被改建用作經營Clipper,改建後令每名長者可享用的空間減少至4.8平方米,較《安老院規例》規例低。
社署證實,安老院牌照事務處於今年2月收到該院申請更改牌照圖則,將安老院部份位置剔除,有關申請仍在處理中。換言之,有關改動涉未經批准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