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籽:揀啱童書】
近年因為一句「贏在起跑線」,刺激到各個怪獸家長出盡法寶,大灑金錢幫子女報讀興趣班和補習班、買無限本補充練習,務求將子女的課餘時間填滿,辛苦過返工。但有學校卻唱反調,不鼓吹做補充,反而大力推廣閱讀,深信閱讀對學生帶來的正面影響,勝過做補充千百倍,並度身訂做形形式式的活動配合,如以繪本取代部份教科書教學,定期舉辦親子閱讀活動,甚至讓學生在學校圖書館留宿。校長認為,從小培養小朋友對閱讀的興趣,才算是真正的贏在起跑線。
根據香港大學數年前發表的「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2011」,香港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全球45個參與研究的國家和地區之首,但他們的閱讀動機卻幾乎是全球包尾,這扭曲現象引證了香港教育的問題,學生看書不是自發,很大機會只是被迫,說到底就是不喜歡閱讀。
在教育界打滾超過二十年的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校長徐俊祥,希望可改寫這個可悲現象,兩年前決定從學校一、二年級開始推廣閱讀,透過不同的教學模式和活動去吸引學生看書,以激發他們對閱讀的興趣。在校園走一圈,會發現隨處都放置了圖書櫃,校務處旁、雨天操場旁、室內泳池看台……學生隨時隨地都能拿起圖書閱讀,學校每日又會有早讀課,中英文科都各設閱讀課,讓師生互相分享圖書,中、英及常識三科更有部份課程以繪本教學,如教授自來水時,老師會先帶領學生看相關題材的繪本、紀錄片或報道,學生看完後,對課程認知已有九成,事半功倍。
學校又不時安排親子閱讀活動,如夜宿圖書館及導賞遊等,如果在職家長沒有時間陪伴子女閱讀,校方每周會安排校外機構的義工到校,陪伴該批學生閱讀和講故事,學校圖書館的家長義工更會獲發借書證,可借閱館內圖書。家長的配合對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尤其重要,親子讀書會的家長會自發搜尋坊間適合學生閱讀的圖書,再推薦給學校,又會有家長上班前先到學校為學生講故事。
高材生花最多時間閱讀
徐校長曾在校內做過小研究,發現每級成績最好的五名學生,全都花很少時間做功課,但卻花最多時間閱讀課外書,該三十名學生中,只得兩人有額外買補充練習。另外,又發現成績進步最多的學生,閱讀時間亦比做功課時間長,校內部份三、四年級的學生已可自己看完一本英文小說,甚至已開始看中國章回小說,徐校長說:「唔掂書,唔睇書的學生,成績冇可能係top 5。」
學校不鼓吹學生做補充操練,但強調一樣重視成績,只是視閱讀為長線投資,不會只得短期成效,長遠有助學生的基礎提升。該校與大多數主流學校一樣重視成績,但閱讀風氣勝過其他,校方到底作出了哪些取捨?徐校長笑說:「可能是犧牲了學生看電視、玩手機、做『無乜目的的活動』的時間吧。」
徐校長圖書推介
這是少有的香港繪本,作者所畫的並非大眾熟悉的香港地標,可能只是街角一隅,日常生活中擦身而過的地方,畫作呈現出五十年代至現今的香港,小孩能從中了解香港城市的歷史和變遷。
這同樣是個本土繪本,講述元朗錦田的鄉土情懷,內容富情感和想像力,能讓小孩感受到人與大自然及社區發展的融合。
我是藝術家
學校於上周日舉行了以繪本《我是藝術家》為主題的親子閱讀活動,這是本有關創意的圖書,活動主要讓父母了解小朋友看世界的角度和大人的分野,學校又安排了一個畫紅酒箱活動,讓學生發揮創意,放膽去創作自己理想的世界,家長需陪同子女一同創作,但過程中不能加入自己意見,必須聽從子女的要求,目的是讓父母學懂尊重及多傾聽子女的意見,接納他們的喜惡,不要將自己的一套強加於子女身上。
夜宿圖書館
學校最享負盛名的閱讀活動,每逢假期都會安排24名男生或女生在學校圖書館,自備地蓆和被鋪,和家長義工留宿一宵,該活動是《圖書館老鼠》一書的延伸,書中主角山姆是一隻住在圖書館的老鼠,終日與書為伍,幾乎把館內的書都讀了一遍,而且創作了很多文章,學生聽過故事後要在館內找出與老鼠有關的圖書閱讀,累了就在書櫃前席地而睡,睡醒便繼續創作故事,活動非常受學生及家長歡迎,校長更希望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加一次。
記者、編輯:黃子配
攝影:楊錦文、徐振國
美術:楊永昌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