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免費幼稚園教育將在2017/18學年起在非牟利幼稚園推行,專責委員會昨提交報告,列出47項建議,推算每年幼教支出最高將飆升七成,至70億元。全面資助只以半日制作基準,不會為學校租金包底和全數資助全日制,委員會推算四成學生的家長,需補貼學校租金或支付全日制學費,特首梁振英的免費幼教政綱最終無法全面實行。
不為校舍租金包底
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主席鄭慕智昨公佈題為《兒童優先 給他們一個好開始》報告。委員會提出以半日制師生比1對12,按學校收生人數,資助教職員薪酬和學習開支,原則上家長只需付雜費,僅適用於760間本地非牟利幼稚園。
校舍租金問題是推行最大障礙。現時52%幼稚園獲得租金發還,每月3,100元至35萬元,26%只繳付象徵式租金;餘下22%位處商業樓宇內並需繳付市值租金。鄭慕智表明不能為各校舍租金包底,「佢哋交一蚊,政府畀一蚊,只會推高租金,係咪理想?」
報告建議以相若公共屋邨幼稚園租金,作為資助其他幼稚園的租金上限,並按收生率發放,防止公帑資助過剩學位。如租金資助不足,校方可向家長收取費用彌補差額。報告促增加政府校舍,如新屋苑需代建校舍。
家長要承擔部份租金,是否仍算免費?鄭慕智說:「呢個係理想與現實之間作出合理平衡,局長指示要切實可行。」吳克儉兩度避答這問題,他指香港地少人多,部份幼稚園要在私人物業開辦,最高年租600萬元,「會唔會資助全部呢?」
至於全日制和長全日制,委員會不建議全數資助,只可得相等於1.25至1.3倍半日制資助額,長全日制學校再獲額外資源聘用1至3名員工。資助模式工作小組召集人雷添良指出,全日制成本相等於半日制1.5至1.6倍,「差額應由政府及家長共同承擔」。
2017/18學年實行
面對雙職家長對全日制學額訴求,委員會促政府考慮修訂全日學額規劃,將全日制比率增加一倍,至每1,000名3至6歲幼童有500個學額。
報告列明落實建議後,六成在本地非牟利幼稚園就讀學童可免付學費和補貼租金,餘下四成則需負擔部份租金或全日制學費。鄭慕智表示,免費幼教可於2017/18學年起,由幼兒班(K1)開始實行。消息人士指教育局需向財政司司長爭取增撥經費,若撥款金額不足,便要減低資助水平。
■記者倪清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