亥絲蜜芙作品改編電影,最奇特的是常常出現雙胞胎甚至多胞胎,譬如利普里五部曲第一部,六零年先拍成阿倫狄倫主演的《怒海沉屍》,九九年再拍成淡出鳥來的《心計》,此外那個迷死人不償命的老千也是雲溫達斯七七年《美國朋友》的主角,到了二零零二,輪到尊麥高維治上場呃神騙鬼。先入為主兼夾貪靚仔的我,當然認為開先河的二十五歲法國帥哥是極品,完全不能接受麥迪文的腳貿貿然踩進他的鞋,尤其因為被謀財害命的富家子由黃金時期的祖狄羅飾演,醜男勇往直前扮美女英俊小生委屈求全扮野獸,角色分配太黑色幽默了,男主角片尾還要大展歌喉,以為上氣不接下氣就能夠感染Chet Baker氣質,害我從此以後一聽到任何版本《My Funny Valentine》的過門,胃酸就自動作反。
希治閣《火車怪客》改編《火車上的陌生人》,當年香港報紙廣告已經先知先覺譽為「最高刺激性巨片」,東施效顰更加不會有好結果,九十年代居然有個不知天高地厚的茂利把它搬上電視,還創意爆棚把雙生改成雙旦,真是掃興之極。原著那股揮之不去的基味,由兩個女人克隆簡直周身唔聚財──請勿誤會,女同性戀者當然有權勾三搭四,在公共場所使出渾身解數和獵物搭訕,成績一樣可以斐然,但有些事男男做起來總是合理得多,例如在公廁萍水相逢就地正法,換上喉急的女女照辦煮碗,你會覺得渾然天成嗎?那麼渴望加入磨鏡黨,何必滾搞男同志,乾脆動《嘉露》的腦筋好了,雖然故事欠缺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的刺激,可有埋身肉搏的惹火環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