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雖有雄心登陸火星,但宇宙浩瀚,長途太空旅行對身體的影響仍屬未知之數。比利時科學家研究發現,三隻成功在太空生活三個月的老鼠,皮膚變薄、毛髮比在地球生長得更快;日後遠征火星的太空人,相信亦會面對同樣的生理問題。
比利時列日大學教授尼斯根(Betty Nusgens)表示,皮膚能控制體溫、產生觸感,並抵抗病原體和輻射等有害物質,但「在長途太空旅行中,太空人的皮膚可能會發生有害的病態生理改變」。
毛髮生長加快
研究員在2009年安排了六隻「太空老鼠」,乘坐「發現號」穿梭機前往國際太空站,在無重狀態下逗留了91天,結果只得三隻活着返回地球。
研究員發現,「太空老鼠」的皮膚薄了15%、肌腔隙受到損傷,毛髮的生長速度亦加快。尼斯根說:「在航行中經歷無重狀態的太空人,器官會出現演化,生理功能受到影響。」
地球和火星在軌道上的最近距離約5,470萬公里,太空人至少要150至300日才能抵達,即每次來回耗時兩年,皮膚變薄令他們更容易受到有害輻射威脅。
英國《每日電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