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籽】威尼斯雙年展 主場館外的藝術聚焦

【文化籽】威尼斯雙年展 主場館外的藝術聚焦

【文化籽:藝文沙龍】
威尼斯雙年展五月初開鑼,逾百個展覽散落水城不同角落,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在這裏百花齊放。主場館外的某些展館,本身就像小聯合國,如Swatch展館,內裏的藝術作品來自歐美亞洲,同樣目不暇給。

Swatch展館與Arsenale主場館隔河而望,坐船只消一分鐘,身在Arsenale一端可望見展館品牌標誌。走進展館,即被德國藝術家組合Eva & Adele的作品吸引,其粉紅色小展廳有印上二人樣貌的心形標誌,頂有霓虹燈「FUTURING」字樣,內裏擺放着最新創作的油畫作品,細看原來油畫也畫有二人的樣貌圖案。Eva & Adele在九十年代開始合作,形影不離,常被人與另一藝術家組合Gilbert & George相提並論。二人創作媒介廣泛,素描、油畫、裝置藝術均有涉獵,最廣為人知卻是裝扮,光頭、濃妝艷抹、鮮色孖女裝。高大的Eva是男人,說話異常溫柔,身穿女裝無懼眼光。他們九十年代已提出「Futuring」一詞,身體力行去推崇性別自主觀念,這也是裝扮背後承載的藝術理念。坦言是行為藝術家,二人時常宣稱“Wherever we are is museum”,將人生視作舞台,經常出現在全球各地藝術舞台。「我們出現時,Eva & Adele正傳達着背後理念,意味我們正和全世界人溝通,引起關注。」

Eva & Adele的粉紅色小展廳,展覽名稱是其標誌性口號「Futuring」。

是次展出的油畫作品,仔細看原來畫有二人樣貌圖案。

Eva & Adele(左),二人說話非常溫柔。

英籍華裔藝術家王岩。

女攝影師 記錄長江全貌

Swatch展館的主題是「Swatch Faces」,把品牌在上海的斯沃琪和平飯店藝術中心(Art Peace Hotel)移植至威尼斯,品牌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在上海駐場創作,三年多時間先後滙聚百多名藝術家,威尼斯展館正展出目前駐場的十多位藝術家作品,涵蓋裝置藝術、油畫及攝影等範疇。英籍華裔藝術家王岩歷時四年時間拍攝長江,帶來作品《母親河》(Mother River),緣起對祖國的思念,現居英國的她想做一個可更了解中國的項目,眼見外國攝影師只集中拍攝三峽工程,她認為未能展現長江全貌。「中國人自古對長河心生嚮往,當下長江已發生很大變化,與其仍聚焦長江三峽,倒不如從頭到尾好好拍攝一遍,重新認識長江。」王岩以取樣方式拍攝,將6,300公里的長江分成63個據點,每兩點相隔100公里。她踏上青藏高原,試過在冰川上駕駛,有幾危險可想而知,「高原天氣惡劣,時而大霧時而下雪,千辛萬苦找到據點卻不能久留,往往僅得十多分鐘時間拍攝。」作品備受認同,既有長江流經地域的景觀變化,也有當地氣息的人文故事風景,成功還原了長江的壯觀與生命力。

王岩歷時四年多創作的作品《母親河》,把取樣拍攝的照片按次序與地點排列展示,象徵長江流向。

展館亦展出其他斯沃琪和平飯店藝術中心駐場藝術家作品,圖為意大利藝術家Luca Bray的繪畫拼貼作品。

美國藝術家Alec Von Bargen的攝影裝置作品《Man,Forgotten》。

撰文、攝影:劉東佩
編輯:陳漢榮
美術:黃創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