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來無依」並非最可怕,「老來無衣」才是現代版的「楢山節考」。
活了大半輩子,最後的日子,竟然被逼在大庭廣眾,無衣蔽體,裸露呆坐,等候老人院舍發落。
那一個個「老來無衣」的長者,看着自己脫光的身軀,會否想到自己辛苦掙了半輩子的金錢,流了半輩子的汗水, 到最後,竟然得不到半件衣服來保存自己僅剩的尊嚴?
他們脫光坐在便溺椅上等待,那一刻他們已經不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個人」,而是排在流水作業生產線上的一件件「貨物」。
老人院職員也不是照顧病人的護理員,而只是一個個深圳富士康血汗工廠般機械式無感情的操作員。
尊嚴、私隱?由你變成長者開始,這些身外物已經遠去,「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只是虛偽社會的謊言。
如果社會重視長者,便不會容許有佝僂的身軀在斜路推車仔執紙皮。
當社會由GDP主導,除非你是富有的銀髮族,可以消費貢獻社會,否則一個貧窮的老人家,注定被社會放棄。
窮困的長者除了消費社會福利資源,已經不能再生產創造效益。這種殘酷,你我他都有份造成。近年香港人判斷一件事的是非標準,最關心便是「資源、福利」,最鄙視便是「人情、公義」。
看過一個善終服務的廣告,大意是「來的時候萬千寵愛,走的時候是否也能得到同樣的關注」。
嬰兒出世,普世歡騰,連不相熟的同事都願意湊熱鬧探望;而當人生去到終點,久病床前無孝子,幾多長者卧病在床,空洞無神的眼睛只能看着單調的天花板。身邊空無一人。
出世的時候赤條條,老來也是赤條條。上天竟對我們開了如此一個黑色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