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主流預期美國或快將加息,大家除了關心聯儲局何時「出手」外,更應留意日後的加息步伐,並從中捕捉投資機遇。金融、科技及能源這類周期性股,便是加息的潛在贏家,歐洲、日本及個別新興市場也可看好。
按照目前形勢,美國有望於今年上調短期利率,只是未必早於9月,原因是科技創新抑制了通脹及工資增長,令聯儲局毋須像以往的收緊周期般迅速加息。問題是聯儲局越遲加息,資產泡沫爆破的風險便越大,故此加息似是「早好過遲」。
對於投資市場來說,何時加息固然是大事,但更重要的是整個加息周期的步伐。現時市場普遍預期,聯儲局將以緩慢漸進的方式收緊貨幣政策;根據1994年以來聯儲局3次加息周期前後投資市場表現,美國債市在加息後一年反覆下調,但只要貨幣政策收緊是以漸進及可預期的速度進行,反映整體經濟持續改善,環球股市在加息後一年應有不俗表現。
在過去數年的超低息環境中,債券及公用股等具防守性的收息概念資產,明顯跑贏大市,可是一旦進入加息周期,受惠於經濟改善的周期性股便更有上升潛力,金融、科技與能源股均是加息的潛在贏家,相反,公用股等低貝塔(beta)系數股票,則隨時變為輸家。
另外,歐洲與日本經濟前景均漸見改善,兩地央行又相繼加碼量化寬鬆,歐元與日圓弱勢將有利出口,同時有助提升企業盈利,歐洲與日本股票在美國加息周期下應有相對較佳表現。在歐洲股票中,汽車這類周期性行業在弱勢歐元及本地需求復蘇中雙重受惠,最值得看好。
至於新興市場,雖然受美國加息影響較大,但不少新興市場股票和美元債券估值也吸引,有強勁改革動力的市場如中國及印度,可看高一線。
貝萊德資產管理北亞有限公司
在香港,資料由貝萊德資產管理北亞有限公司刊發。此資料並未被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所審閱。
投資涉及風險。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基金價格及其收益可升可跌,並不能保證。投資者可能無法取回原本投資金額。投資價值亦可能受到滙率影響。文內所有分析均由貝萊德就其本身目的取得,並可能據此行事,所取得的任何研究結果僅屬偶然。文內所述觀點並不構成投資或任何其他建議,並可予以修改。有關觀點不一定反映貝萊德集團旗下任何公司的意見或其意見的一部份,且不保證其準確性。
©2015 BlackRock,Inc.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