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舖仔小店】
左看是汽水大啤香煙零食,右望是夢想創意設計藝術,一間士多,兩種風景,看似性格分裂,其實一脈相承。李老闆在灣仔星街經營的利記士多,一年前被女兒Karen及一眾本地設計師「入侵」,尋常士多兼售視覺衝擊,還送滿腦問號。兩代情在小小的空間靜靜發酵,雖然二人說話不多,卻跟陌生人雞啄唔斷,親情嘅嘢,就係咁怪,怪過這間士多一萬倍。
二分一乘以二分一,居然變成無限。店面雖窄,視野卻是無比廣闊。這天,我先與開籠雀一號——李老闆閒聊,他說話慢、頭腦快,一開始,還擺出一副拒人於千里的惡相,但不消一會,他便跟你風花雪月搞爛gag。利記士多由他母親開設,在灣仔永豐街經營近三十年,後來由於該處被地產商看中,約六年前搬到星街現址。上一代的人總希望把家業傳下去,只是想不到如今自己也與女兒一起顧店,「就當係觀察,有時佢手腳慢,我都會嬲,但其實佢唔係慢,係太投入。」
辛苦供女兒到英國讀設計,回來卻說想借用半邊士多,她在搞甚麼,最初他也不曉得。「佢話英國都係咁,呢邊煎熱狗,嗰邊就賣嘢。聽佢講完,我好似上咗一課,去咗外國讀書一樣。」他曾想過把雪櫃撤走、把魚缸搬回家,讓女兒有更多空間。「驚佢緊張,但唔想用自己嘅經驗叫佢做嘢,佢肯定會抗拒。𠵱家未死得,是但啦!」口說不擔心,但每每站在女兒角度設想。「佢係積極分子,但積極分子冇成果嘅話會大鑊。」希望她會腦輕鬆,自己卻從不放鬆。
阿爸:令個世界刺眼啲
Karen為店舖引進了十多個設計師品牌,另兼賣她在上海及泰國搜羅的vintage服飾。李老闆說:「有啲人入嚟第一句就問『啲衫係咪舊?』佢哋嘅說話令我擔憂,人哋喺外國,見到呢啲嘢,好似熊人攬蜜糖咁當寶。」有人走進來,買一張十多元的明信片,他可以樂上半天,「唔係錢嘅問題,感覺同他有共鳴。」近來手作市集遍地開花,手作人及設計師的出頭機會多了。「市集多,但槓桿始終唔大,嗰班生性嘅,朝早有份工,放工再做創作,好辛苦。我都好欣慰,見到佢哋咁努力,差點想用埋對腳嚟拍掌。」鬼馬的他思想跳脫,總是適時放個笑彈,令人歡樂。
經營舊舖時,他開得早收得遲,現在年紀大了,這兩年寧願隨心而行。「都會睇埋《大時代》先走,彈性上班時間,有時發脾氣就走入新界踩單車。」就是喜歡小店有性格,不似連鎖店千篇一律,有準則無驚喜。他一直強調自己「都好呢啲嘢」,那麼有想過自己創作嗎?「買部3D打印機,大把嘢玩,希望做啲嘢出嚟令個世界刺眼啲。冇理由全世界都係Hello Kitty嘛,睇見就憎,又要即刻睇係咪水貨假貨。買設計唔使睇真定假,只睇靚唔靚。」世事都給他看透了。Karen說藝術細胞遺傳自他,我信。
阿女:有個發夢嘅地方
訪問爸爸翌日,我找到開籠雀二號——Karen。士多不只賣他人創作,還有她與友人在大嶼山開設的藍染工房「片藍造」的出品,如tote bag及筆袋等。開班生產宣傳行政一腳踢,還要做士多的宣傳,她日日做到冇停手。
她在英國讀設計的畢業作品是「如何重新塑造一個固有空間」,對象就是爸爸的士多。構思時天馬行空,希望定期搞裝置展覽,也有空間讓人坐下看書,但最重要是推新也要保舊。「傳統嘅嘢一定要留落嚟,咁樣對比先強烈。」士多仍然是士多,只是同時提供平台,讓香港設計師(及她自己)有個發夢的地方。她說走進來的人,十個有八個會說為甚麼這邊賣飲品,那邊有這麼多有趣的東西。賣設計就是要出奇不意,估你唔到,勾起好奇,其實已成功了一半。
做拍檔 進步源於磨擦
「正因呢度空間細,只能嚴選自己真係鍾意、高質嘅嘢。」寧缺勿濫是她的入貨準則,士多賣手作即使不能賺甚麼錢,仍有堅持有態度,但這也是她與爸爸最初有爭拗的原因。「有啲客人走入嚟問有冇折,可唔可以平啲,他就話好呀,可以減價。我好執着,覺得人哋用咁多心機時間先做出嚟,畀呢個價錢,係一份尊重。」
跟同事會客氣一點,對親人總是把最真一面掏出來,即使是兩父女,成為生意夥伴,也需要磨合。爸爸再次金句王上身:「如果冇磨擦,點會有進步。如果冇磨擦,我們可能仲坐緊Toyota牛或者Suzuki牛咋,而唔係坐車!」笑問爸爸最想跟女兒說甚麼,他想了半秒,露出蠱惑的模樣,「快點賺錢,快點交租!」我追問,她沒交過?他說:「這是秘密,我要去保險箱拿出來才能答你。」轉告Karen,她笑到彎腰:「我冇所謂,如果佢要,我會畀。」爸爸四両撥千斤,耍走了深情剖白機會。Karen當然耍唔甩。「講多謝好老土吧!我會同佢講我會做出成績,有個交代。我會活得好好。」 好不容易,拉他二人企定定傾偈,他倆竟然尷尷尬尬。這個理論多多的思想家爸爸,不斷被阿女搶白,我肯定,他故意輸,寧願默默當她背後的男人。
利記士多
灣仔星街2A號星月閣N號地鋪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記者:葉青霞
攝影:鄧鴻欣
編輯:陳國棟
美術:房 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