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師:資產估值難「打龍通」

測量師:資產估值難「打龍通」

【專訪】
農業、木業、礦業等公司的估值一向被指容易弄虛作假,民企如超大現代(682)、中國森林(930)、瑞金礦業(246)等也先後因估值出問題而捲入停牌風波,落得清盤下場的例子亦比比皆是,香港測量師學會產業測量組主席何展才接受專訪時坦言,估值師的知識也有限度,遇上非主流的行業只好另聘行業專家作顧問,再自行判斷,「估值其實係客觀性嘅主觀判斷,講唔清係art(藝術)定係science(科學)」。

估值師押上一生名譽

外界一向質疑業務冷門上市公司提交估值報告的可信性,估值師被指一邊收取酬金一邊簽名,立場大多偏重在公司一方,但何展才指,估值師計算方法非常嚴謹,每個數字也經過數學公式求證,外界應相信持牌測量師的專業判斷,「產業測量師有守則去跟,好難話『打龍通』,因為估值報告係代表測量師自己嘅意見,唔會為咗一啲benefit(利益),將一生嘅名譽押上去,然後簽名攞『安家費』」。自2004年起測量師要用個人名義作出審批,取代以公司名義簽名。
估值方法一般能歸納為三大類,分別是行業比較、成本結構和現金流估值,而一般測量師也會應用兩種或以上的方法計算,以增加估價準確度,何展才說:「如果跟足程序,每樣都參對到,我哋應該係唔會出錯嘅,冇『錯』呢個字,但會有『差誤』。法庭係會接受10%至25%的差誤」。
談到差誤從何而來,他以現金流估價作例子,指當中會牽涉到使用貼現率(Discount Rate),將未來現金流以現值(Present Value)方式表示,而按公式計算,兩者是反比關係,即是說折現率越低,現值就越高,但不同估值師往往也會使用上不同的貼現率,故令估值結果有所差異,「仲要配合技巧、知識和經驗三方面去幫助測量師估價」。

個人投資着重現金流

產業測量師其中一項主要工作是為無形資產估值,如期權、對沖合約、投資公允價損益等也需經過測量師估價才能「上架」,而自改變會計制度後,金融資產、投資物業損益等非現金收益被視作利潤的一部份,並反映在損益表中。
但公允值的損益入賬猶如紙上富貴,不少分析員也會撇除相關收益才再作計算。
作為專業測量師,何展才自己投資時最着重公司現金流,又比喻股票市場作賭場,分析係未必管用,「但如果盤生意你show到有cash嘅話,就計到價值,即係可以做到好似亞馬遜成日蝕錢,但仲有好多人揼錢入去,就係因為現金流」。

記者:馮健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