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大學校長,是否應該由大學校董組成嘅聘任(遴選)委員會,從獵頭公司推薦名單中搵出兩至四個人,交由學生教授投票選出嚟?呢個辦法類似目前之831政改方案,是否民主有得拗,但大學係講教育,唔係講政治選舉嘅地方,搵三四個學者競任校長,好易造成學校分化,獲選校長上任後,就要請啲A營B營轉為大學營,尋求團結,一下唔謹慎,就會成為跛腳鴨校長,受損嘅只會係大學與學生。
選舉唔係話冇,記得約20年前,美國西密芝根大學(We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選校長,就用過上述方法,好似係選出一位外人當校長,但當時落選嘅外來教授學者就幾失落,返回自己大學後,覺得好冇面子。WMU其後有冇繼續用呢個方法,左丁山不甚了了,但以美國民主自由風氣之盛,所有名牌大學選校長,至今仍然沿用傳統保密方法,教授與學生唔反對,當然係全方位考慮嘅結果。
以香港情況嚟睇,八間公立大學係拿納稅人嘅錢,亦靠私人捐款,大學校長必受立法會議員問責,被本港兇狠傳媒查根究底!故此搵識講兩文三語嘅華人學者做校長最為適當(按:本港記者亦崇洋,或因英文程度稍遜,對外籍高官會客氣一啲)。更實際啲講,華人校長去搵華人富豪捐款,更容易溝通呀!
華人文化就係未必鍾意競選,特別係學者有頭巾氣,知名大學者更珍惜羽毛,那肯降低身段與人競選做校長噃。中國傳統文化講求禮賢下士,求智者出山,要三顧草廬,當年徐立之做港大校長,如果唔係馮國經博士有牙力去邀請,你估咁易乎?若然話搵三個華人學者與一個洋人學者入圍競逐做本港是但一間大學嘅校長,啲有資格人士一定走晒,願意參加者,如果唔係別有懷抱就是要搵銀過活之人。今時今日,大學校長要(一)為大學籌款,(二)要提高大學學術地位與排名,(三)要似CEO咁,做好大學嘅行政管理,(四)帶領各學院發展新項目追上時代,申領UGC撥款,(五)應付學生,傳媒及議會,(六)還要隨俗擔任公職,容易跌入政治陷阱,其實係要一位超人至得,你估好易搵到知名學者主動申請做校長乎?今年本港各大學要着手寫ADP(學術發展建議)交俾UGC,作為下一個三年度大學撥款之主要參考,寫好ADP至為重要,浸大及時聘任錢大康為校長,領軍有人,對寫好ADP,避免損失學額,會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