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中國的新工業革命

財經評論:中國的新工業革命

上星期國務院印發《中國製造2025》,隨即為內地股市帶來一陣興奮,政策矚目在於,這是日後中國經濟轉型及突破的其中一個大方向,所以這並不是炒一時三刻的「三日鮮」,而是未來幾年一個投資大主題,要當中尋找投資機會,必先了解當中的基本意義。
實現製造強國的目標有三部曲。第一,於2025年邁入「製造強國」;第二,2035年躋身「世界製造強國陣營」的中等水平;第三,在2049年晉身「世界製造強國前列」。

德國早已提出「工業4.0」

其實中國在此時提出要提升中國的製造業實力絕非偶然,德、美、日、英、韓等早已提出各自的製造業戰略去迎接第四次的「工業革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德國提出的「工業4.0」戰略。
歷史裏出現過幾次的工業革命,今日,互聯網已升級為移動互聯網,並徹底改變很多行業的面貌。2011年左右,德國提出「工業4.0」概念,提倡引入大數據、雲計算等等互聯網技術,將工業的質量及生產效率再進一步提高,這被視為第四次的工業革命來臨。
《中國製造2025》則被稱為中國版的「工業4.0」,連帶先前提出「互聯網+」概念,故市場解讀為「互聯網+」與「工業4.0」的混合體。
今次國務院印發的《中國製造2025》規劃中,提出十大重點領域,當中覆蓋多個行業,包括新一代訊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和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療及高性能醫療器材。
香港與內地市場不乏涉及以上行業的公司,選擇很多,今次篇幅所限,日後再與各位一一道來。

星展銀行(香港)高級證券策略顧問 鄧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