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輸大市】
中港股市基金贏得精采,環球基金則難搵食,對沖基金去年平均回報3%,連續第六年跑輸股市。有對沖基金損手嚴重需要執笠;部份亞洲同業則尋找其他出路,看準債市波動,企業融資難度增加,把握機遇做「放數」生意。
研究機構HFR旗下追蹤2,200個投資組合的綜合指數顯示,對沖基金去年平均回報3%,相較道指、標普500指數及納指期內分別升7.5%、11.4%及13.4%,對沖基金明顯差一截。業界人士指,機構投資者湧入大型基金,小型基金難以增長;而大型基金則指低息環境及資產價格平穩,令基金難以賺錢。另方面,美國Dodd-Frank金融法案通過後,監管要求改變,亦令對沖基金的法規成本上漲。
經營困難,不少對沖基金選擇關閉。例如TigerShark在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仍能為投資者賺錢,相反到2011年錄得雙位數比率的虧損。今年3月,TigerShark向投資者表示,會退回所有資金,當時公佈今年1月已錄得1.9%虧損。
規模達17億美元的JAT,由John Thaler創辦,亦於本月宣佈,將基金轉為家庭基金。該對沖基金在2008年只虧損6.4%,較平均的19%為少,2013年更錄30.5%回報,但去年錄11.3%虧損。
香港的固定收益產品交易公司SC Lowy正拓展業務,向中小企貸款。另一間香港對沖基金Tor Investment Management亦經營融貸款業務,聯席創辦人Chirs Mikosh估計,現時亞洲對沖基金的私人貸款市場約250億美元。